在浙江庄臣服饰繁忙的生产车间里,陈华芳代表的身影总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她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掌舵人,更是义乌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员工们口中那个“知心人”、“领路人”,也是社区事务中那个奔走的“热心人”。她的故事,是一针一线织就的代表深情。
善心为线,缝补员工后顾之忧
陈华芳的善心,如同细腻的丝线,缝补在企业的肌理之中,传递着温暖。每年暑假,当众多外来务工父母为“小候鸟”的看护照料愁眉不展时,庄臣服饰的厂区却成了孩子们的乐园。琅琅书声和欢快笑声从陈华芳一手创办的“小候鸟”班传出。员工李师傅对此感触尤深:“记得那年夏天,下班推开教室门,儿子举着画跑过来,兴奋地说‘爸爸,你看,我画了咱们车间!’那一刻的疲惫瞬间被欣慰取代。”这份关怀已持续多年,像涓涓细流滋润着员工的心田,至今已惠及200多个家庭。她的善行不止于此,向老年协会捐赠物资、组织医疗服务队为老人量血压送健康已成常态。养老院里,一位老人曾紧紧握住她的手:“陈代表,你送来的不光是药和东西,是惦记我们这些老头老太的心意啊!
用心穿针,引领企业华丽蜕变
陈华芳的用心,体现在推动企业发展的精工细作上,如同穿针引线般精准。面对服装行业激烈的竞争,她以战略眼光带领庄臣服饰实现了从生产普通衬衫向提供高品质私人订制的华丽转身。回望五年前,车间物料堆放尚显杂乱,生产流程也较为粗放。而如今,变化翻天覆地:曾经流水线上的普通成衣,已升级为满足个性化需求、工艺考究的高端定制产品。这一系列质变的背后,是她对“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深刻理解和倾力投入。
她坚信,人才培养是企业升级的“关键一针”。曾全额出资选送技术骨干前往知名院校进修服装设计与高端工艺。陈华芳常说:“一针一线缝得密实,衣服才经久耐穿;一人一才用心培育,企业才能基业长青。”正是凭借这种精益求精的“针线精神”,她将庄臣服饰从一家普通的代工企业,精心“缝制”成了以品质和定制服务见长的行业新锐。
热心履职,绣出社区邻里温情
陈华芳的热心,更体现在她作为人大代表的履职尽责中,她努力为社区邻里“绣”出温情的连接纽带。当选代表后,她敏锐地观察到许多新建社区的邻里中心设施虽好,却人气不足,缺乏活力。“钢筋水泥的房子好建,但邻里间那份热乎劲儿难聚。”她深感忧虑。
为了摸清问题症结,她深入鸡鸣山等多个社区走访调研,与居民、物业、社工促膝长谈,倾听大家的真实想法和需求。扎实的调研最终凝结成一份沉甸甸的建议——《关于提升社区邻里中心活力,增进与居民情感连接的建议》。这份建议,如同精准的“绣花针”,针针见血地指出了社区活力缺失的核心问题,并提出了务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令人欣喜的是,这份饱含民意的建议迅速得到了社工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回应:接下来将推广“社区开放日”制度,每月定期组织居民、企业代表、物业等多元主体共商共议社区事务,让居民真正成为社区的主人;将结合义乌各社区自身特色和居民需求,精心策划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打造具有辨识度和温度的社区文化品牌。将积极对接义乌的本土专业社会组织,引入专业化服务力量,为社区活力的持续注入提供坚实保障。陈华芳的一条建议,为激活社区情感共同体提供了清晰的“绣样”和有力的推动。
从车间到社区,从商海到为民履职的广阔天地,陈华芳以代表身份为针,以责任为线,密密缝补着民生冷暖。她深知,义乌精神中的“勤耕”与“好学”,正是她履职路上的双翼。当有人问及履职感受,她目光望向远方社区中心渐次亮起的灯火:“一针一线虽微,连缀起来就是万家温暖;履职之路漫长,我会永远带着这份心意走下去。”
这位用针线编织梦想的人大代表,正以她的智慧和热忱,在义乌这片热土上,继续绣绘着一幅民心相通、社情向暖的动人画卷——针脚绵密,深情无限。
(义乌市苏溪镇人大主席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