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金华两头乌猪产业发展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获批通过,这部全省首部畜牧业地方性法规于2025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标志着金华两头乌猪产业发展正式迈入法治化轨道。
在推动《条例》出台的过程中,金华市人大代表、浦江毛阳岗生态养殖场负责人王艾积极履职,围绕两头乌产业发展的痛点与机遇,提出多项针对性建议,为《条例》的制定与完善提供重要参考。
王艾长期扎根于农业生猪养殖一线,对金华两头乌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见解。“以前两头乌在我们这儿随处可见,肉的味道也很好。后来受到外来高产品种的冲击,两头乌养殖面临诸多困境,养殖数量急剧下降。”回忆起过去,王艾满是感慨,她说,养殖两头乌,一方面是为了打造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也想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本土特色的生猪产业。
出于对两头乌的热爱与担忧,王艾积极发挥专业和实践优势,投身到推动金华两头乌猪产业立法工作中。她结合自身丰富的养殖经验,在基层充分开展走访调研,并整理形成《关于金华两头乌猪产业发展的建议》,为立法工作提供专业支撑。特别是针对当前市场上两头乌品质参差不齐的问题,王艾建议建立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现在消费者对两头乌猪肉的评价不一,有的说品质不错,有的却说没有了以前的味道。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统一的饲养标准。”王艾表示,不同的饲料会导致猪肉口感差异明显,两头乌属于耐粗饲品种,用精料喂养反而口感会稍逊一筹。
为此,王艾认为,要制定涵盖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标准,包括统一饲料配方、明确饲养日龄、体重、背膘厚及肌内脂肪比例等指标,并建立准入机制,对符合标准的产品发放统一标识,以此确保两头乌猪肉的品质稳定性,维护品牌形象。
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推动下,金华两头乌出栏量实现迅速增长,2024年出栏量超 9万头,同比增长35.4%。“两头乌猪是金华的金名片,产业链的‘头重脚轻’却让好产品卖不上好价格。只有让消费者买得到、买得起,产业才能真正活起来!”除了不断探索养殖模式,王艾早早就开始关注两头乌的销售。
她建议,政府部门要牵头组建统一的销售平台,整合第三方资源,拓展电商、冷链物流渠道,丰富产品品类,开发高端市场。同时加大消费补贴力度,将专营门店补贴优惠政策从省级城市进一步延伸至市县镇各级市场。
作为金华市人大代表,王艾全程参与了三次立法讨论。如今,《金华两头乌猪产业发展促进条例》的通过和正式实施,让王艾倍感振奋。“两头乌是金华火腿的灵魂,但种猪数量曾一度不足千头。《条例》实施后,两头乌的保种育种不但有法可依,还能进一步拓展开发生态养殖、研学体验等新业态,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王艾表示,未来将继续探索“养殖户+平台+消费者”的协作模式,努力让金华两头乌养得更好、卖得更火,成为金华乡村振兴的金招牌。
(来源:浦江县人大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