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8.2”疫情发生以来,义乌市各级人大代表闻令而动、听令而行,在抗疫斗争中发挥优势、冲锋在前、勇当表率,用实际行动践行人大代表的为民情怀和担当大义。
是妈妈,更是战士!
义乌市人大代表马艳是江东卫生院妇产科医生,作为义乌“8.2”疫情中心点的卫生院医生,她责无旁贷投入这场战斗。因为马艳的丈夫也在医疗系统,已经奔赴一线,独自在家的女儿,是她心中放不下的惦念。“妈妈,你快去吧,我一个人在家没事的。”女儿的懂事,让马艳备受感动。“三顿饭要按时吃,用火要注意安全,遇到紧急情况就去楼下找邻居帮忙,妈妈这一出门,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的.......”
带着对女儿的挂念,马艳从8月2日晚开始全情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每天零点起,戴上N95口罩和防护面罩,化身“大白”,带队前往高风险区域村社逐门逐户做核酸检测……从白天到黑夜,从午夜到清晨,与疫情赛跑,与病毒较量,累计采样2800余人,至今已经连续十三天没有回家......
街道里的孕产妇在封控的环境下,遇上问题了该怎么办?这件事情成为了她这位妇产科医生的“时时放心不下”。“成立线上咨询群,我可以为大家服务。”马艳向街道党工委提出了成立暖心服务群的想法,在街道的帮助下,她迅速牵头建立了江东孕产妇暖心服务群,为隔离在家的孕产妇提供医学指导与生活需求的帮助。
“疫情期间,咱们孕妈妈一定要调整好心态,放松心情。群里大家互帮互助,困难总会解决的。我24小时在线,有什么问题我一定尽全力帮助大家。”马艳在这个江东孕产妇暖心服务群中时常安抚、总是关怀。“有这个群在,心里舒服多了,也安心多了。”群内成员240余人,答复沟通上万余次,马艳成为了群内准妈妈们的“定心丸”。
是伤员,更是战士!
疫情发生前,义乌市苏溪镇人大代表胡超在下楼梯时不慎扭伤了右脚,经诊断其“右骰骨撕脱骨折”,医生给她打上了石膏裹上了绷带,并建议静养一个月以上。
8月2日疫情发生后,作为采样信息员的胡超当天就拄着拐杖坚持工作。8月4日开始,胡超干脆扔掉拐杖,跛脚到村核酸采集点工作。不仅如此,连续两天下午,她又让丈夫送到江南共建委参加数据核查工作。
“胡超,你的脚伤尚未痊愈,要不还是回家休息静养,让其他同志顶替你吧?”湾头下村村委主任金坚强曾多次劝说,可胡超每次都坚定地说:“不要紧,我熟悉这份工作,况且我坐下来后不需走动,没事的。”
胡超的家人也曾多次劝说让别人顶替她,可她却说:“我是人大代表,村专职女委员,在抗击疫情面前,理应给大家作出榜样。”
是律师,更是战士!
“缺人了请直接联系我,哪里需要我到哪里去……”8月6日,义乌市人大代表金丹俊第一时间联系北苑街道,前往建设社区核酸采样点支援。
当天凌晨4点,金丹俊来到岗位,负责维持核酸采样点秩序,顶着高温天气,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他服从安排,凭借着对工作的耐心细致和认真负责,赢得了社区居民的认可。
8月9日,金丹俊所在小区突然被列入中风险区域,无法前往建设社区采样点,他又积极参加所在小区自愿服务。为小区数百户居民分发生活物资,登记核酸采样信息上千人次,帮助粘贴核酸采样管数千根,极大的帮助了封控区内居民正常有序的生活。
在完成志愿者服务的同时,也不忘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自己组建的“十八腔律师团”网络平台发布疫情相关的法律知识,免费为广大网友解答疫情相关以及其他方面的法律问题。
(来源:义乌市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