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晚报记者 倪国栋
一个个乡村正在苏醒,一批批乡亲正在回归,一片片乡景正在蝶变,一处处乡风正在改善。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乡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新型城镇化稳步前行,总体态势喜人。在今年市两会上,“乡村振兴”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如何打造乡村振兴的“金华样板”,听听代表委员们怎么说。
产业兴旺让乡亲富起来
市人大代表潘志高建议,可以深入研究农村科技服务面临的问题。他认为眼下的农村科技服务已跟不上农村新形势的变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局限于农业领域的服务。“现在江浙一带农业更多的需求是营销手段、加工方式、品牌打造等附加值更高的新方式。”他说,需求科技服务的领域既包括农业,更包括旅游、电商、医疗养生、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科技服务需要新的课堂,需要面对面的讲座、手把手的指导,也需要网络课堂、点对点远程指导。
田园更美需要文化和激励的力量
“要以奖代补、以奖促治,调动群众投入的积极性,发挥好每一位村民在和美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投工投劳投料,人人动手建设美丽家园。”市人大代表陈仙萍是浦江县岩头镇拥建村村务监督领导小组组长,近年来,通过和美乡村建设,陈仙萍所在的拥建村下杨自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先的脏乱差“垃圾村”变为浦江县“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十差村”变成“十佳美丽村”。
陈仙萍认为,和美乡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策引导作用、财政杠杆作用,也需要充分调动农村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形成“全民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首先要明确和美乡村的内涵、目标,其次是做法。”陈仙萍说,关于怎么做,她的想法是:建设和美乡村,认识是前提,领导是关键,群众是基础,投入是保证,乡风是灵魂。她也建议选择部分产业发展潜力大、公共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区位优势明显、村风民风淳朴、辐射示范作用强、易于打造的乡村社区,通过整合资源进行重点提升打造,力争每年建成一大批和美乡村的新样板,成为让其他农村社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参观、能学习的新典型。
人才培育,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今后的农业农村经济,必定是全新的经济形态,比如规模农业、绿色农业、创意农业、品牌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甚至利用抖音等网络营销手段。”昨天,市人大代表潘志高在代表团分组讨论时说,这些东西,老农民肯定“玩”不来,只有人才下乡、资本下乡、科技下乡,才是唯一的出路。他说,要吸引有志新青年下乡,大学生回乡,乡贤返乡等,只有让这些人才回乡创业、回乡经营、回乡投资,带着科技、项目和全新的理念扎根农村,热爱乡村的绿水青山,乡村振兴才有希望。
对此,潘志高建议,现阶段可以根据实际,系统研究突破人才下乡、乡贤返乡的障碍,比如户口问题、宅基地问题,这样才能“下得了乡,留得住人”。其次是将乡村振兴“项目化”,既谋划适宜大资本投入的大项目,也谋划一批适宜大众创业创新的小项目,从而盘活农村各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