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代表风采
  • 我市基层代表在全国两会上建言献策

    日期:2018-03-19 09:02:27 来源:​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浏览量:​
    分享:
         

    张帅 孙武斌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来自我市的基层代表俞学文、胡季强、黄美媚肩负使命,就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最多跑一次”改革建言献策。

    俞学文:乡村振兴需规划先行

    乡村振兴是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作为连任三届的农村基层代表,全国人大代表、武义县柳城畲族镇青坑村村委会主任俞学文表示,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三农”思想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发源地,乡村振兴需要“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融合发力。

    作为一名老代表,俞学文春节前后走访了我市20个基层工作点和部门,征集形成两个议案和10余个建议。“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和科技的振兴。”俞学文说,在实地调研中,他发现部分农村没有统一规划,农民看到什么赚钱,就“一窝蜂”上,科技服务不全面、不到位,科技成果转化慢,造成农产品产能过剩,价钱上不去,销售不畅通。

    俞学文建议,乡村振兴需要规划先行。比如做好顶层设计,形成城乡产业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规划要以地方为主体,注重地域特色,尊重文化差异,做到一镇一规划、一村一规划,避免乡村建设同质化,尤其是要避免做表面文章、急于求成的现象。此外,要进一步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积极破解产业发展用地难题,加快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改革,让农民资产适当升值,解决农民融资难的问题,使农业农村充满生机和活力。              

    胡季强:支持中药大品种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季强出身于医药世家。经过多年苦心耕耘,康恩贝已成为国内现代植物药领域的旗舰企业。

    作为一名老代表,胡季强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又一次呼吁建设医药强国。

    胡季强说,中国已经是一个医药大国,但不是医药强国。他认为,中医药市场很大,和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距离,从业者要正视中医药产业的短板与不足,政府部门应该鼓励中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随着药品供给侧改革和三医联动医改的深入,以及药品消费的升级,中医药行业将迎来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组织结构等调整,也是一个重新洗牌的良机。优秀企业、优势企业等一定要抓住机会,把质量控制好,让中药真正发挥功效。同时,政府部门要重新站在民族复兴的高度,站在整个产业发展的高度,制定相关政策,比如如何真正支持中医药工业企业做大做强,让这些企业真正进入世界制药排行榜前列。

    如何二次开发将大品种做大?在胡季强看来,首先是丰富产品的剂型,从产品本身做大;其次是对疗效确定的产品物质基础进行深度研发。“以中药为例,其最大的障碍是使用剂量太大,服用次数太多,患者对其依从性较差。”胡季强认为,这应该成为中药创新的一个着力点。                 

    黄美媚:改革促进民营企业新腾飞

    “作为民营企业里的外来务工人员,总理的话听在耳中,暖到了心里。”全国人大代表、永康道明光学企业职工黄美媚在全国两会期间,多次接受中央媒体采访时谈了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的重要意义及自己在办事工作中的深切感受。

    3月6日下午,浙江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会场,黄美媚向代表们展示了一件“特殊物品”——一张公司的政府质量奖申报表。这张表格上面整齐地盖着12个部门的印章,她想要表达的是“最多跑一次”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

    黄美媚10年前来到位于永康的道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平时主要负责政府项目申报、证照办理等工作。“按照当时的有关规定,确实需要12个部门联合审核,一般情况下一两个星期才能办好。”但2017年情况发生了改变。“当时公司申报金华市质量奖,一个章没盖,只签了一份没有违规违法行为的承诺书。”她说,不仅如此,企业办房产证和土地证等,不需要房管、财税、国土等部门轮着跑了,在市行政服务中心不动产交易登记综合窗口可以享受“一窗通办”,企业不动产的首次登记不超过两小时,太方便了。

    同时,黄美媚提交了两份建议,分别是《关于加大外来务工人员政策支持力度助力民营企业新腾飞的建议》和《关于重视发挥民间救援组织作用和政策支持的建议》。她在第一份建议中提出了三点建议,要放宽相对低收入人群的个税起征点和降低企业社保缴费的比例,要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公积金购房政策支持,加强对浙江制造民营企业的政策倾斜,为企业减负。“民营企业发展得好不好,关系到我们外来务工人员的切身利益。只有企业好了,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