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依法治市进程 筑牢公平正义防线
关于人大工作报告 施侍伟代表说,过去一年,市人大常委会紧密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法律职责和民生利益开展工作,认真履行法定职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值得各县(市、区)人大学习和借鉴。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在地方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地方立法来支持和推动重点工作,为“走在前列、共建金华”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王天仁代表说,省委对金华提出了“在‘十三五’成为走在全省前列的城市”的要求,市委也提出了“走在前列、共建金华”的战略部署。建议市人大常委会适时作出关于深入实施“走在前列、共建金华”战略的决定,从编制规划、区域融合、基础设施、交通互通、产业布局等方面出发,凝聚八婺力量,动员和引导全市人民积极参与其中,加快实现“走在前列、共建金华”目标。
蔡志成代表说,过去一年,市人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善民生、促进发展,为金华经济社会发展作了大量的努力。建议市人大常委会以全省首批获准行使立法权的契机,制定一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特别是要把“共建金华”放在地方立法的重要议事日程上。同时,要多开展全市上下联动的代表视察、执法检查等监督活动,提高监督工作实效。
卢雁红代表说,金华地方立法条件成熟后,将地方立法作为破解难题的有力武器,在疏导社会矛盾、环境综合整治方面进一步发挥立法作用。
斯克良代表说,人大要加强全口径预算审查监督和政府投资重大项目监督,做到提前介入相关工作,让常委会委员和代表参与其中,对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充分地论证,提高政府投资重大项目的科学性。
王景荣代表说,市人大要抓好常委会审议宗教工作报告、视察少数民族和侨务工作,不断推动人大民宗外侨工作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关于“两院”工作报告 傅利常代表说,“两院”工作量大、人少案多矛盾尖锐,要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有益途径,有效破解难题,实现审判公正、执行到位,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李克勤代表说,“两院”报告务实,用数据说话,数字背后蕴含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建议:一是在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上树立“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防控风险服务发展,破解难题补齐“短板”。二是在执法办案过程中树立“法治思维”,处理好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关系,推动阳光司法。三是在司法体制改革上树立“辩证思维”,重视未进法官、检察官序列的法检干警和基层司法辅助人员待遇低等问题。四是在队伍建设上树立“系统思维”,加强规范管理,对廉洁司法常抓不懈。
韦上升代表说,目前司法机关案件评查工作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完善,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流于形式现象,要通过交叉互评等方式,做到真评实查,评出实效。同时,要正确处理好考核评比和平安金华建设的关系,科学制定考核指标和任务,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应有的努力。
徐敏代表说,司法机关在社会矛盾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相互之间协调配合更加紧密,办案能力不断提升,有效地彰显了社会公平正义,建议加强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注重典型案件宣传,提高人民群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二是加强诉讼指导,引导人民群众依法正确行使诉讼权;三是完善个人诚信体系建设,通过多种途径解决民间借贷纠纷。
蔡志成代表说,司法机关案多人少、考核任务重,如何保证办理和审判质量,值得“两院”从社会治理层面上去深入系统地研究。
应培新、程向阳代表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一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司法机关要加强案件的调查取证,不能搞“一刀切”,正确处理好司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关系。
斯克良代表说,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虽然官司赢了,但没执行到位或无法执行,影响了法律威严。法院要加大执行力度,提升司法公信力,为金华建设法治城市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徐圣文、徐爱萍、楼桂琴代表说,“两院”要加大对非法集资、建筑业违法行为等方面的打击力度,为维护和推进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秩序而努力。
王可法代表说,基层司(执)法机关工作量大,人少案多矛盾突出,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建议“一府两院”能在财政投入、机制健全等方面给予更多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