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毒牛血事件”引人深思--金华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与网民探讨食品安全(张华钢 张帅)
武义“毒牛血事件”引人深思,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与网民探讨食品安全———
织密监管网络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张帅 张华钢
昨天,就广大市民、网民关心的如何确保“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本报《市民问政》邀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王晓云、市工商局副局长何明明、市质监局副局长王支平、市农业局副局长王培涨、市食安办专职副主任徐后超、市商务局生猪定点屠宰办常务副主任傅铜根、市食安办监察支队副支队长周沭仁,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
“毒牛血事件”暴露出不足
主持人:前些天,“毒牛血”的新闻引发网友们的热烈讨论。武义一黑心商贩用甲醛给牛血“保鲜”,两年卖出将近60吨“毒牛血”,网友“jh1234511”发帖质问:“存续两年的‘毒牛血’经营背后,是否存在食品安全监管失职行为?”“毒牛血事件”反映出我们的监管存在漏洞,那今后各部门将如何加强联动呢?
徐后超:这起事件是在永康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日常抽样快检中发现的,检测出甲醛阳性后,立即将牛血进行重新采样,送有相关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定量检测,结果甲醛含量为5.4毫克/公斤。监管部门与公安部门联动,立即对含甲醛牛血进行追踪溯源,踩点摸底,最终端掉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2013年12月31日,犯罪嫌疑人吴某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
甲醛牛血事件见诸报端后,市县两级监管部门都非常重视,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市食安办于今年1月6日就下发了《关于加强牛血产品加工销售监管的紧急通知》,对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市县两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都组织力量进行了排摸检查,并且进行了大面积的抽样检测,如永康市抽检牛血、猪血制品62个批次,结果全部为阴性,未发现含有甲醛。武义县副县长带队,对加工经营牛血的单位个人进行了全面的检查。
这个事情给我们带来很多反思。一方面,基层监管力量严重不足一直是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市政府出台了两项重大举措,第一项是食品安全基层责任网格化管理,第二项是对现有检验检测资源进行整合,把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基层责任网格化管理充实了基层监管力量,缓解了基层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的矛盾;检验检测资源的整合,避免了重复抽验、重复检查的问题。这次能够检测出牛血中违法添加甲醛,正是当地政府进行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加强食品安全技术支撑能力建设的成果。
另一方面,甲醛是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甲醛牛血生产销售持续时间长、产品数量大,说明监管确实还存在漏洞,监督管理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如果有关部门查实确实存在监管失职、渎职行为,相信有关部门一定会严格按规定进行问责。
监管体制正在进行改革完善
主持人:为了保障春节食品安全,相关部门最近开展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工作,想请各相关部门简要介绍一下各部门在食品安全工作上的监管范围和工作职责。
王晓云:按照现行的食品安全法规定,食药监部门负责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何明明:工商部门主要负责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监管。流通环节主要是指城乡的商场、超市、小食杂店、农贸市场等。
王支平:目前我们质监部门主要负责生产领域的质量检查和检测。但国家正在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进行改革,旨在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管网络。
王培涨:农业部门在食品监管职能调整以前,主要负责种植养殖的环节。职能调整后,我们负责“三进”监管,即进入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生产加工环节,加上畜禽屠宰环节的监管。职能调整以后农业部门的监管职责扩大了,责任更重了。
对豆腐加工作坊加强监管
主持人:记者在前期采访时,发现市区不少无证豆腐作坊内部脏乱差,生产人员没有健康证。去年9月,《金华日报》曾对此曝光过,当时调查发现市区有58家豆腐作坊无证待整改,半年过去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豆腐作坊在无证生产?春节临近,对这些作坊,相关部门会怎么处理?
王支平:豆腐在我国有2000多年历史,是家庭日常必备菜肴,制作工艺非常简单,但往往在生产设施等硬件上跟不上,这是很客观的一个问题。像这样的小作坊,按照小作坊管理条例,我们要对他们进行规范,比如鼓励它们拿到生产许可证。拿不到生产许可证的,就按照小作坊的标准去生产。对于这些小作坊,我们设置了很多条件和要求,如对材料、原料要控制,对用水和生产场地的卫生状况有要求,对生产人员和销售渠道也有要求。目前,大多数小作坊能按照要求去生产。对于存在问题的小作坊,我们会立即进行查处,并责令其整改,直至符合生产要求。
何明明:我们会配合质检部门加强监管力度,争取早日把豆腐加工作坊整顿好。
多重检测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菜
主持人:两个月前,省农业厅来我市抽检了60个批次的蔬菜和畜禽,其中市区沃尔玛超市的油麦菜检测结果不合格。沃尔玛超市一直以来是老百姓信任的规模化超市,却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它究竟是在流通环节出现的,还是在农产品种植环节就已经存在?工商部门对超市、农贸市场是如何监管的?抽检不合格将如何处理?
何明明:蔬菜属于农产品。沃尔玛超市被发现有问题后,工商部门高度重视,要求婺城工商分局严肃查处。按照规定,如果有超指标、残留物的,我们会严肃处理。查处既要追回销售的产品,还要监督销毁,处罚是要没收非法所得,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目前,工商部门的抽检主要是以业主、经营户自检为主,包括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等条件比较好的单位,都配备了快速检测仪,按照规定要求每个市场每天抽检不少于12个批次,对抽检结果要信息公示。以后,工商部门会全力配合农业部门,加大定量检测的力度。
王培涨:对农业部门来说,抽检分三种:一是风险检测,这是区域性的,如农产品的安全情况;二是监督抽检,发现问题后我们就进行处罚;三是对基地包括乡镇的速测。为了确保让市民吃上放心菜,我们做了两手准备:一手是加大标准化的建设与监管力度,如在市区建了3000多个保障型蔬菜基地,共计1.8万多亩,主要是提供市民的需要;另外一手是对问题的查处,包括抽检一些不合格的产品,我们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去年全市开展执法检查9666人次,查处192起,结案165起。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难度很大、监管范围很广,但我们有信心把农产品安全工作做深做实。
王支平:食品安全的真正源头是在种植养殖这块。所有食品都是由种植养殖通过生产加工制作变成产品。但在我国,这个行业恰恰很不规范,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制度
主持人:猪肉是我们最常见的食物之一。有网友报料,金东区源东乡某村庄存在检验检疫印章管理不严的情况。那么,我市猪肉屠宰售卖是如何监管的?有没有做到全程管控?
傅铜根:我们主要负责监管定点屠宰场。所谓定点屠宰场,主要是指国家发过证的屠宰场。发证有两种,一种是市政府发证,可以在全市流通,还有一种是小型定点屠宰场点,是针对县市区域供应。
网友反映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核实。平时,我们主要把好三个关:第一关是生猪进场关,由我们和畜牧局直接管;第二关是屠宰过程中的肉品检验关,这个由厂家进行肉品检验;第三关是出厂关,在检验屠宰过程中查出的一些问题,如病变淋巴、骨头防疫针孔、肉结头等问题,都要通过无害化处理。我们目前已对所有无害化处理进行实时监控。
主持人: 2013年的禽流感造成了众多人的恐慌,近日我省诸暨也确诊了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春节临近,我市如何开展H7N9预防工作,保证市民买到安全的家禽?
王培涨:对于禽流感农业部门很重视,目前市场上的家禽市民可以放心吃。至于畜产品安全,我们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发展规模养殖,由小散养殖场转向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确保家禽的质量安全。当然,也希望市民能给我们提出更多的建议。
何明明:我想提醒广大市民,食品一定要到正规有证有照的农贸市场和商场超市去买,不要到流动摊点或者无证无照的马路市场去买,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工商部门也会加大对农贸市场的监管,要求业主和销售鸡鸭的经营者要做好消毒处理,而且对销售的鸡鸭进行登记和拍照,确保老百姓吃得安全放心。
购买食品要“五看”
记者:“不敢吃”的背后是当下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不信任。在食品添加剂问题上,我市在春节期间是否有专项整治行动?
王支平:添加剂是双刃剑,如果正确添加,可让一些产品变得美味可口。但在现实中,确实有少部分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乱用添加剂。质监部门一旦发现乱用或者是故意添加违法添加剂行为的,一定会严肃处理。
记者:消费者购买食品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王支平:消费者会产生这样的疑惑:一方面,近些年各类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问题成堆,失去了购买的信心;另一方面,绝大多数普通消费者缺乏必备的采购技巧和基本的食品辨识能力。
但凡进入超市的预包装食品一般都具有独立包装,我们要买什么、买对什么,首先要从包装上的标签入手。购买食品学会看标签,是一个良好的消费习惯。标签怎么看呢?一看有无QS标志,进入超市的预包装食品肯定应该有白底蓝色QS标志,反之不可采购。二看产品名称,即要买的东西跟标签上的产品名称应该对上号。三看配料表,国家明文规定配料表必须按照递减顺序列明所有的主配料,包括食品添加剂的名称,且这些主配料的名称必须是通用名称,看懂了配料表也就真正看清了该产品的实质。四看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方法是否满足你的需求,作为消费者,采购时就要仔细辨别,特别是保质期较短又即将临近的产品,最好回避掉。五看厂址,厂址是代表这个产品在何地生产的唯一标识。
确保年夜饭吃得安心放心
主持人:这些年,不少家庭选择在酒店吃年夜饭,省心省力。他们对餐饮单位的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也很高:厨房是否卫生、食物是否干净、食用油是否安全等等。我市今年在保证年夜饭安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王晓云: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大的一个传统节日,年夜饭对中国人来说意义重大。这些年,市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多家庭都把年夜饭选择在酒店里吃。如果这餐饭没吃好,恐怕一个年都没过好。从我们现在掌握的情况来看,今年订制年夜饭的家庭没有比往年减少,但今年又是特殊的一年,高档餐饮受反“四风”影响,生意清淡,使饭店管理和服务人员减少,这与年夜饭这种集中式暴发式的消费要求形成矛盾,如果不加强管理措施,势必造成风险隐患。
为了确保春节元旦期间的食品安全,特别是年夜饭的食品安全,食药监部门推出比往年多的系列活动。一个月前,就开展了主题为“欢乐除夕夜、护航年夜饭”的活动,推动我市食品安全整体水平的提高。具体通过六项举措,实现六个提高。系列之一是牵手市民:即通过开展“食品安全进社区宣传活动”实现食品安全工作与市民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服务,普及相关常识,建立互动机制,提高广大市民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参与度,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系列之二是承诺宣誓。即组织餐饮单位负责人和厨师长开展动员培训,签订餐饮食品安全责任书,向国旗庄严宣誓,提高食品经营者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系列之三是特别行动。即通过媒体与广大市民直接互动,会同工商、质监、农业等部门,以领导坐镇直播间,现场接受投诉举报,限时开展监督解决问题的方式,提高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意识,及时回应百姓呼声。系列之四是检测播报。即通过媒体与市民互动,用流动检测的手段,对市民关心或担心的食品开展现场检测,现场播报检测结果的方法,提高监督执法的科学性、及时性和权威性。系列之五是邀您参与。通过媒体征集市民与执法人员一起实地检查年夜饭供餐单位后厨情况,查看加工制作过程,传递具体客观信息,听取市民意见建议,提高供餐单位从业人员落实安全的责任意识。系列之六是巩固提升。按照网格化管理,全程化服务,全覆盖监督检查,全面分析梳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按风险分类指导管理,督促整改,用反复查,查反复,确保问题解决得彻底,消灭得干净。
主持人:相关部门最近对承接年夜饭的餐饮单位进行了巡查,目前检查了多少家?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市民在吃年夜饭时如果遇到问题,该如何投诉?
周沭仁:目前市区已检查了49家,未来还将对一些重点区域,如火车站、汽车站周边的餐饮单位、旅游景点、消费者比较集中的单位进行检查。从目前检查来看,有些单位一些基本要素没有落实到位,保洁工作还不够规范等。对这些问题,我们会及时下达意见书让他们整改,如果确实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将责令他们停止年夜饭的供应。我们设有96311、96317两个24小时热线电话,市民有任何问题可以拨打,我们随时都有应急人员待命。春节期间,我们成立了应急队伍,只要有投诉举报的,我们不管何时都会及时赶到现场。
市区全力保障春节食品安全
消除死角尚需日常无缝监管
张华钢 张帅
春节将至,市区的食品安全情况如何,为广大市民所关注。为此,记者从食品的原料、生产、销售等环节入手,进行了实地调查。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市区有关部门都在开展密集检查,全力保障春节食品安全。执法检查和记者调查情况表明,市区食品安全总体情况良好,但也存在部分亟待解决的问题。食品安全没有细枝末节,消除死角尚需日常无缝监管。
严控食品
添加剂使用
1月3日上午,记者跟随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及金东分局食品部门检查人员,对位于金东区的三家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检查。
在金华市好源乳业有限公司原料仓库和添加剂仓库,分别整齐地堆放着购进的原料植脂末和食品添加剂。经检查,原料和添加剂符合要求。在保持37℃恒温的样品间,放置着一包包牛奶样品。从生产线下来的牛奶每10分钟放进来两包,待3天后检测,如果质量达标,该批次的牛奶可出售,如果变质了则扣下该批次牛奶,分析原因,以便在今后的生产中加以解决。
市质监局食品生产监管处处长叶跃成告诉记者,对食品生产企业购进的食品添加剂有多种要求:要配备食品添加剂仓库或专柜、专人负责、平时上锁;每进一批都要向质监部门备案,使用多少要造册登记;要掌握食品添加剂的保质期,过了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不能用于生产。
在金华市金山油脂有限公司和金华市华冠食品厂,检查人员也进行了细致检查。
每年的春节市场,瓜子的消费量很大,“华冠”作为有知名度的瓜子生产企业,目前正加紧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记者在机选车间看到,一袋袋原料瓜子进入一台大型机器后,很快就被筛选好了:机选出的合格瓜子从传送带上出来,又经过人工筛选后装好,然后进入炒制程序。同时,极少量不合格原料瓜子被机器剔除了出来。在瓜子的炒制、包装等后续环节,企业也都按食品生产规范进行。
叶跃成告诉记者,这三家食品生产企业的检查内容包括原料采购、添加剂使用、质量检测、食品包装标识等。检查结果表明,食品安全生产情况总体良好。但是,也发现了几个小问题,如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标识标注中,重量用克作单位的话小数点后要保留一位数,但没有保留;食品生产车间不允许开窗,个别车间有开窗现象等。对发现的这些问题,他们都一一向企业负责人指出来,要求及时整改。
豆腐作坊藏身阴暗平房
昏暗潮湿的平房、乌黑发臭的泥土地、随地堆放的制作工具、工人操作不戴手套,旁边还扔着几双破鞋……如此作坊加工出来的豆腐你敢吃吗?据记者调查,这种卫生条件极差的豆腐作坊在市区还不少。
1月7日下午,记者来到金东区多湖街道近宅社区,在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后门西南侧山坡上看到一所临时搭建的房屋。屋里一台锅炉正烧着熊熊的火,几大箩筐泡胀的黄豆摆在旁边,屋子中间有两个长条木架,上面晾着做好的豆腐干。
地面都是脏水,两名中年妇女正在加工素鸡,一名男子则在用水清洗制作台。
中年妇女面前放着一脸盆浑浊的调料水,每次制作前要将素鸡皮放水里过一遍。做好的素鸡浸在塑料桶里,里面的水浑浊不堪。
记者问:“你们办过相关执照吗?”男子接话:“没有,我们只是做点豆腐而已,不需要办证了吧。”至于健康证等必备证件,男子说有办过,但不是在金华办的,可能快过期了。
做好的豆腐产品最终销往哪里?男子说是金华汽车东站那边。
在婺城区苏孟乡对家地村,记者也发现一家没有任何证件的豆腐作坊,做好的豆腐露天摆放,作坊内卫生条件差。这些豆腐也都销往金华汽车东站附近。
据了解,豆制品加工点需向质监部门办理豆制品生产许可证,但目前市区绝大多数加工点尚未办证,属于无证经营的作坊。由于这些作坊资金投入少、产品价格便宜,往往一到市场中就成了“香饽饽”。
餐饮行业及时整改问题
近日,记者跟随市食品药品监察稽查支队开发区大队检查人员来到市区宾虹路,先后对闻香饭店、来必堡、米食家套餐店、圆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云都餐厅四家餐饮店进行了检查。
进入闻香饭店,记者看到一面墙上有块“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里面的内容有: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品安全承诺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责任监督员、餐饮安全员等。当时为上午10时不到,没有消费者,饭店一些工作人员正在忙碌。
检查人员在店内发现了一桶废油。对此,店长凌子财解释说,该店是餐厨垃圾定点回收单位,这桶废油将有正规回收单位回收处理。检查人员在检查中,发现一只垃圾桶没有盖上,在洗菜间,发现几个水池边没有按规定贴上用途标签,于是要求该店对这两个问题马上整改。
宾虹路上的这家来必堡,是杭州瑞保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金华宾虹路分公司。记者在来必堡厨房看到,正在忙活的厨师都按规定头戴白色厨师帽子。来必堡与米食家套餐店、云都餐厅一样,相关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信息都做了公示,餐厅的卫生情况也还好。但是,检查人员还是发现了几处不规范的地方,如有一家餐店的采购原料台账记录不完整。
每检查完一家餐饮店,检查人员都对食品安全卫生的各项指标作出书面评价,对查到的问题要求店家及时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