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楼道灯光实在是太暗了,晚上走路的时候总是担心会不小心摔跤!”白洋街道社工站社工与一群脖子上系着鲜艳红领巾的“小侦探”们正手持笔记本,神情专注地记录着街道辖区居民们的反馈,这是来自实验小学的同学们参与的“小主人”社区实践活动,这些平均年龄仅为11岁的孩子们摇身一变,成为了肩负重任的“社区建设监督员”。
在白洋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内,武义县人大代表郑晨认真地记录着孩子们的工作汇报:“我们分别在3栋和10栋的楼道口进行了亮度测试,发现最暗的地方亮度竟然只有1勒克斯,这几乎就相当于在月光下看书的亮度!而且有的楼梯上没有安装照明灯,这给居民们的夜间出行带来了不小的安全隐患。”这些细致入微的发现让在场的成年人们不禁重新审视起这些孩子们的能力——他们不仅能准确无误地指出哪盏路灯出现了故障,还提出了采用“人体感应+定时控制”这种双模照明系统的创新建议。
武义县人大代表朱旭升则将孩子们亲手绘制的《社区隐患地图》铺展在会议桌上,听取“小主人”发言:“由于垃圾分类的实施,现在社区路上间隔200米都找不到一个垃圾桶,总共缺口达到了10处,建议在这些位置补充设置垃圾桶;此外,有11条楼道没灯,我们建议在这些暗区楼道增设照明设施。”这些用铅笔一笔一划认真标注的数据,不仅凝聚了孩子们的心血,更将成为以后白洋街道进行民生改造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队员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道理:童言虽然无忌,但却足以引起重视;小手虽然稚嫩,但却蕴藏着不容小觑的力量。这次意义深远的“履职”经历,不仅为社区增添了一群热心的“编外监督员”,更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深处播下了社会责任感的种子。白洋人大工委主任汤俊侃深深有感触地说:“最好的教育往往就隐藏在生活这本丰富多彩的大书之中,我们代表走入群众当中去,从不同年龄段居民中采纳建议与意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问题,高质效做好代表工作。”
(武义县人大白洋街道工委 吴舟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