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今年初,“将科技创新打造为东阳未来发展的核心引擎”成为东阳市人代会“一号议案”。
一、紧扣发展脉搏精准选题。自2022年第十六届东阳人大履职以来,分别将工业化补强、城市化建设、营商环境优化等中心工作确定为人代会“一号议案”,精准定位发展中的痛点与难点。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人大代表们发现,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东阳产业升级和城市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因此,2025年将科技创新作为“一号议案”,旨在通过人大的监督和推动,解决这一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发动代表力量跟踪督办。市人大常委会制定方案,主任会议每月听取办理进展,主任会议成员分项检查,综合运用座谈、调研、视察、询问、评议等方式进行监督,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实地查看企业的研发投入、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例如,在视察中发现部分科技创新平台存在资金投入不足、运营机制不灵活等问题,代表们当场提出了增加资金支持、优化管理模式等建议。
三、聚焦制度保障构筑平台。通过一号议案办理,东阳市人大常委会推动市政府出台了《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明确了平台的建设标准、管理体制、扶持政策等,建立涵盖大学生创业、早期科研成果转化、初创期企业培育、支柱产业发展的全链条基金体系。强化“耐心资本”培育引导,以“长周期”“算总账”理念运营管理基金,同时加强风险防范,建立长期投资评价体系,完善基金考核、容错免责机制,为平台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依据。目前东阳科技城建设已初步形成以广厦大学、青创中心、科孵中心、科创中心以及智创中心为主轴的空间格局。
四、深挖人才优势激发活力。东阳人大连续多年关注在外东阳人经济回归工作。今年通过“一号议案”,推动搭建了东阳籍人才库,加大了柔性引才、用才力度。目前,已汇总梳理东阳籍在外科技人才1400余人,收集专利数据800余条、论文数据200余篇,并按照国家产业分类标准系统标注每个人才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围绕东阳7条重点产业链,梳理首批东阳籍科创人才图谱共32人,精准对接人才需求,吸引更多的东阳籍人才回归创业,为家乡科技创新事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东阳市人大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