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阳市人大常委会专题审议江北、南市、白云等三个街道年度重点监督议题,并以市人大常委会名义下发审议意见。这是东阳市连续第二年创新开展街道人大重点监督议题“提级审议”,将基层监督“软约束”转化为发展“硬力量”,推动当地民生项目更快更好地落地见效。
一、精准选题破难点。紧扣“群众需求、发展需要、基层难题”三大维度筛选提级审议议题,确保监督靶向精准。一是立足全市战略,选取对区域发展有牵引作用的项目,如城东街道市民中心建设、高铁新城污水管网建设等,助力城市能级提升;二是聚焦民生关切,针对安置房交付、停车难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吴宁街道城西安置区交房、白云街道紫荆停车场建设纳入审议,推动民生痛点化解;三是破解基层瓶颈,对跨部门协调、资源整合等街道“单打独斗”难突破的工作提级审议,凝聚市级合力,打破治理壁垒。
二、流程再造筑闭环。创新“街道主导+市级指导”模式,构建“调研—审议—督办”全链条监督机制。调研阶段,街道人大组建代表、专家、群众调研组,通过代表联络站、网格化走访收集意见,如江北街道调研351国道建设时,走访5个小区形成道路通行方案;审议阶段,市人大常委会提前介入完善报告,邀请部门负责人到场,常委会委员、乡镇街道负责人、列席代表“三方会审”,白云街道停车场项目审议时追加3条整改措施,推动项目升级;督办阶段,以市人大常委会名义明确责任单位与时限,街道通过“领导领办+代表督办+第三方评估”跟踪,南市街道污水管网项目规划论证提前3个月完成。
三、成效落地惠民生。“提级审议”推动监督从“纸上意见”变为“民生实景”。重大项目加速推进,高铁站站前广场年底投用,卢宅文旅核心区带动周边商铺租金上涨;监督效能持续升级,街道人大监督从“程序性”转向“实质性问效”,市人大还将探索审议意见办理评价制度,对整改不力部门启动质询,让监督更具刚性。东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志杰表示,“提级审议”不是“包办”,而是通过层级提升打破壁垒,帮助基层人大督办更有力度,最终目的是把群众“烦心事”变成“开心事”。
(东阳市人大 项毅、任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