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东阳市人大常委会以精准监督为抓手,多措并举措为高质量充分就业注入“人大动力”,形成“靶向发力、多方联动、成效显现”的就业促进新格局。
一、聚焦痛点难点为重点就业人群发声。常委会将就业工作纳入年度重点监督清单,深入重点领域企业、高职院校、零工市场、创业园区、残疾人之家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下沉社区网格听取求职者意见建议,通过一线访、座谈听、实地看,收集建议56条。主任会议专题听取市政府关于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情况汇报,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掌握结构性矛盾、支持力度等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岗位供给与需求匹配度、技能培训实效性等痛点问题,梳理出“企业用工缺口与劳动力闲置并存”“新业态就业保障机制不健全”等6类核心问题,形成监督意见,建议市政府从绩效评价、政策更新、服务优化、培训有效四方面发力,为后续工作划定“路线图”。
二、监督政策迭代升级帮扶就业特定群体。市人大常委会全程跟踪政策制定过程,要求市政府对之前文件开展绩效评价,为政策更新迭代找准方向,着力做好与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东阳市大学生创业中心、市科技城青创中心、研发平台深度对接,护航“横漂”队伍培育壮大,保障平台配送员等新业态劳动者权益,就业培训杜绝专项补助资金被套取、滥用的情况发生,优化政策兑现流程透明化。市政府根据人大意见,优化调整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在稳岗扩岗方面,推出“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补贴提高”“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稳岗扩岗贷款服务”等举措;在创业扶持上,将大学生创业担保贷款额度提高至50万元,并建立“创业导师+项目孵化”全链条服务机制;在技能提升方面,开设“订单式”培训专班,定向对接木雕红木、影视文旅等特色产业需求。
三、注重实用实效护航政策可感可得。政策出台后,市人大常委会组建专项监督组,督查政策落地是否存在“中梗阻”,了解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针对督查中发现的“部分小微企业政策知晓率低”“职业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发出监督建议书5份,推动人社部门开展“政策进企入户”宣讲活动87场,更新培训目录26项,新增“电商直播”“智能家居安装”等新兴职业培训项目。同时,建立“月调度、季通报”机制,督促市政府定期报告政策落实进度,确保每一项措施都转化为就业实效。下一步将持续把就业监督作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建立“产业升级—岗位创造—技能匹配”良性循环机制,让高质量就业成为东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加速器”。
(东阳市人大办 赵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