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东区人大常委会积极主动担当作为,以“四聚焦”为抓手,将助力农村宜居宜业、农业产业发展、农民生活幸福作为履职重心,助推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描绘共同富裕新图景。
一是聚焦美丽宜居,不断巩固和美乡村建设成果。重点对项目建设质效全程监督,强化对群众关心热点难点问题的跟踪督办,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助推创建省级和美乡村180个,省级美丽乡村风景线2条,形成具有金东特色的和美乡村集成示范带,实现全域美丽整体新跃升。曹宅镇雅里村于2003年被列为金东区第一批“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示范村,为引导发动辖区各级人大代表在助推共同富裕中更好发挥作用,在雅里村打造“千万工程”特色代表联络站,累计开展代表进站活动10余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00多条,均已推动解决。
二是聚焦产业振兴,发展区域特色打造共富样板。发挥农业领域代表专业优势,围绕果蝇灾害影响蔬果产业发展、鹌鹑产业规模化经营欠缺等问题建言献策,推动相关部门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开展全区果蝇防治工作,鹌鹑屠宰检疫成为全省唯一试点,金华两头乌与金华火腿产业园落户金东,有力推动新区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金东区蛋鹌鹑养殖整体规模约占全国1/5以上,“两头乌”年出栏量占金华全市的40%,佛手、盆景、水果等农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
三是聚焦民生实事,推动群众期盼变为惠民实效。完善民生实事项目“介入向前延、督办立体延、评价纵深延”机制,构建民生实事项目全周期监督体系,确保监督有深度、推动有力度。围绕资金绩效、项目建设等多角度发力,保障“进度差异大”“要素保障缺”等突出困难及时破解,推动全区乡镇新改扩建初中4所、小学7所,一次性投用13所公办幼儿园。健全“基层代表列席项目验收”“民生实事长效运行人大评分”等制度,促进乡村医疗服务覆盖率大幅提升,公办村卫生室增速居全市第一。
四是聚焦改革创新,优化流程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以代表建议办理为抓手,针对农村建房审批、落地、监管等新农村建设“老大难”问题,探索农房审批制度改革新路径,督促业务主管部门健全完善以《金东区农村村民建房指标管理办法》《金东区农村宅基地托浮管理办法》等“三办法两清单一意见”为主的服务、审批、监管、考评制度体系,审批流程精简60%以上,审批效率提升100%,促进盘活闲置农房4579宗,审批532宗,获得群众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