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市人大:一只螃蟹 “钳” 出共富路“兰江蟹”代表共富产业联盟解锁乡村振兴新动能

日期:2025-07-11 17:46:31 来源:​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浏览量:​
分享:
     

近日,兰溪市赤溪街道柳塘村一片建设工地上,人大代表与街道干部、村两委干部、养殖户正实地察看兰江蟹孵化中心项目进展。“项目落地后,蟹苗供应更有保障,还能在空季孵化鲈鱼苗,资源利用更高效!”养殖大户孙崇康说。

孙崇康是一名00后新农人,他从父亲手中接手的260亩兰江蟹养殖基地,亩产达到150公斤。按说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可即便如此,独自打拼的日子里,他也有不少烦恼。“市场价格波动大,有时眼看行情好,拉到市场却发现供应过剩只能低价抛售。遇到技术问题更头疼,只能自己查资料。”孙崇康说。

转机出现在今年4月。当时,兰溪市人大常委会启动 “三推两助、双岗建功” 助力 “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 赶超崛起代表主题活动,其中 “地标提效・代表赋能” 子活动组织省市县乡四级人大代表,在“兰溪杨梅”“兰江蟹” 等六大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主产区,成立了相应的“代表共富产业联盟”。

赤溪街道作为兰江蟹的重要养殖基地,人大代表在走访中很快注意到了孙崇康。“我们发现他养殖规模大,经验也丰富,正是联盟需要的带头人。”市人大代表龚正良说。为此,人大代表们多次主动上门,向他介绍了联盟的运作模式与发展规划。“他们告诉我,加入联盟后,会有高校的专家来指导技术,还能一起打通销售渠道,大家抱团取暖。” 孙崇康说,“后来又邀请我去参加筹备会,和专家面对面交流学习,我当场就决定加入了。”

依托联盟资源,孙崇康率先尝到了科技养殖的甜头。联盟定期邀请浙江师范大学、湖州师范学院的专家来指导。“以前每到高温天,这些低温草就蔫头耷脑,严重时直接枯萎死亡,不仅影响水质净化,还让螃蟹没了藏身之所。” 加入联盟后,专家团队的科研人员多次蹲守蟹塘,针对低温草高温期休眠难题,反复试验不同植物生长素配比,调配出专属 “营养方案”。“现在这些‘水下森林’不仅成了螃蟹的避暑乐园,还改善了水体环境,间接提升了蟹苗成活率。”现在,不仅亩产提高了,螃蟹的品质也更好了。

为了推进项目建设,赤溪街道议政代表、柳塘村党支部书记杨根良带着村两委成员,挨家挨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给孵化中心找合适的地块。“这块地涉及好几户村民的土地,还有村集体用地,协调起来可不容易。” 杨根良说,“不过为了项目能落地,再难也得啃下来。以后村集体还要入股,在用水、设施维护上全力支持,大家一起赚钱!”

人大代表吕丽华也没闲着。项目筹备期间,她和其他代表多次到孙崇康的基地走访,认真记下他的需求:“想扩大养殖面积却缺地,资金周转紧张,还盼着多学点新技术……” 代表们把这些问题整理成报告,积极协调,最终推动兰江蟹产业链养殖示范区项目申报政府专项债。此外,他们还计划联系电商平台、超市,帮养殖户拓宽销路。

“兰江蟹”的“成长”正是六大地标农产品代表共富产业联盟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六大代表共富产业联盟都在发力:马涧镇的“兰溪杨梅”代表共富产业联盟,人大代表深夜巡山守护杨梅品质;女埠街道的“兰溪枇杷”代表共富产业联盟把枇杷卖到了新加坡,走出了从“本土特产”到“世界佳品”的跨越之旅;云山街道的“兰溪小萝卜”代表共富产业联盟在岩头村建标准化基地,积极推进解决种源退化难题;柏社乡的“兰溪毛峰”代表共富产业联盟更是拿下金华茶王大赛冠军。

据统计,目前六大代表共富产业联盟已吸纳地标农产品种植养殖大户、经营主体、从业人员等100多户,累计组织开展经验技术研讨交流、组团送技术服务、直播带货培训等活动23场,人大代表参加180余人次。“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时间管理、统一销售运营”的创新管理模式越来越成熟。随着直播带货、跨境销售等新渠道打开,这些带着地理标志光环的农产品,正带着乡亲们走上致富路。

(兰溪市人大农经工委、人大赤溪街道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