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省人大《关于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基层实践的决定》,通过广泛而深入地组织市民、代表参政议政,不断拓宽各类群体民主参与渠道,以制度体系保障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一是聚焦人大开放,做活市民“民主参与”。早在2006年,建立外来建设者、市民旁听市人代会制度,20年共有232名外来建设者、221名市民旁听义乌人代会,提出意见建议830余条。按照决定要求,今年5月,邀请市民常态化走进常委会会议,旁听校园安全、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等民生类议题,并提出建议。开展“人大开放”系列活动,依托义乌人大代表联络总站,每月排定主题,通过“专场参观-专题座谈”形式,组织社会各界近距离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义乌实践。今年以来,共有外来建设者、残疾人、新农人、文化工作者等5批78人,有序走进人大,取得良好反响。
二是聚焦民主监督,做深代表“电视问政”。从2014年开始,将每年1-2次的“电视问政”活动作为扩大公民参与、推进公民监督的重要平台。按照决定要求,坚持代表全程参与,年初向代表征集“问政”主要选题,“问政”前发动全体代表围绕主题深入走访调研查找问题,组织代表对问题进行充分梳理、讨论并确定“问政”主要选题,“问政”环节成为推进代表参与监督、传递基层群众声音的重要载体。各镇街人大将“问政”作为代表联络站活动的重头戏,围绕市级同一主题,积极组织引导代表收集民情民意、梳理群众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形成多点同向发力的强大态势。今年,义乌市人大常委会将以“深化国贸改革”“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结合大会议案督办,继续开展电视“问政”并作出决议决定。
三是聚焦民意表达,做实委员“会前进站”。严格落实常委会组成人员进站听民意制度,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常委会会议前分组走进代表联络站,听取收集代表、群众对会议议题的意见建议。进站后分线将意见建议进行梳理,汇总形成“常委会审议重点清单”,落实人大监督“六化两提升”要求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人大常委会联系代表与群众的内容和形式。今年以来,常委会组成人员进站108人次,就6个常委会会议议题,梳理形成审议重点清单74条,并在常委会审议后形成参阅件2篇。
(义乌市人大办 骆钦 黄骏阳 朱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