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区白龙桥镇人大:代表“问政”助推民生难题破解

日期:2025-05-27 16:45:44 来源:​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浏览量:​
分享:
     

在婺城区白龙桥镇十八届七次人代会的聚光灯下,一份沉甸甸的“民声答卷”引发全场掌声:半年前镇人代会上代表问政的4项民生难题——万诚社区文化阵地投用、清潭村污水治理、虹路校区学位扩容、上邵道路亮化工程,全部高质量办结。这场“民有所呼、必有所应”的生动实践,折射出基层人大以问政之力破解民生痛点的治理智慧,更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蓬勃生机。

一、架设民声“直通车”,让诉求落地有回响

“政策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解决问题的钥匙”。人大代表问政制度是践行“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这一民主理念的重要载体。代表们带着群众的“民生账本”走进会场,将一个个具体而微的诉求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万诚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建设就是典型案例,人大代表黄秀华在走访中发现,虽然硬件设施基本完工,但居民对开放时间和活动内容存在诸多疑问。通过代表问政环节,这些具体诉求得到集中反映,推动镇政府制定建立“民情三诊”机制:代表坐诊、干部出诊、联合问诊。目前万诚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正式投入使用,同步配套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爱心驿站等12个功能区域,组建8支志愿服务队,年服务群众将突破2万人次,让文明实践站“活”起来、“火”起来,真正实现“大门常开、活动常新、群众常来”。

二、锻造监督“加压阀”,让承诺兑现有力度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人大代表问政制度是落实“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执政理念的关键抓手,以责任倒逼破解落实难题,将一个个民生关切转化为整改落实的具体行动,让“纸面承诺”变为“地面实景”。清潭村污水处理终端虽然已经建成,但运维机制和责任主体尚未明确,村民曾质疑“设备会不会成摆设”。镇人大代表龚秀利在民生实事项目视察中听到了群众的担忧,在问政会上连发三问:“运维资金从哪来?水质谁来监测?故障如何应急?”。当场分管领导明确由政府招投标中标的第三方专业运维单位:浙江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来运维,并建立由农户、村委、乡镇政府、运维单位、区住建局“五位一体”监管体系,通过“线上监测+线下巡检”模式实现出水水质达标率100%,让“污水靠蒸发”彻底成为历史,真正实现“建得好、用得好、管得好”的治理目标。

三、构建共治“同心圆”,让决策施策有根基

“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人大代表问政制度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平台。代表们带着各方的“智慧锦囊”参与问政,将单一的政策诉求转化为多方共赢的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临江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虹路小学已超规模运行,但是还是没法满足外来务工子女的随迁问题,员工因子女入学难导致人才流失的情况屡见不鲜,多名企业人大代表第一时间发现了问题并向镇里反应。教育资源是事关祖国未来的大事,白龙桥镇政府没有停留在简单要求增加学位的层面,而是组织代表-村社-学校-政府多方座谈,最终形成的“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解题合力,既解决了眼前困难,又为长远发展预留空间。目前已启用了临江校区安排新生32个,2025年将根据临江工业园区企业员工子女就学摸底情况及时和教育局沟通协调,力争实现园区随迁子女就近入学率90%以上,让“留住人才先留住人心”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举措。

四、点燃履职“强引擎”,让代表尽责有作为

“人大代表人民选,当好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问政制度是激发代表履职活力的有效途径。代表们带着责任和使命投入问政,将日常的走访调研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人大代表方贤在夜间走访入户时发现,上邵新改造道路因未安装路灯存在安全隐患。通过代表问政环节,这一民生痛点得到快速响应,推动镇政府建立“双线办理”机制,既通过人大建议督办,又协调镇交通线专项落实。2024年11月底38盏路灯已全部安装完毕,惠及1200余名群众,让“代表履职有力度,民生改善有温度”成为基层治理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