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人大稠城街道工委以人大代表联络机制为纽带,创新构建“群众提、代表议、政府办、 人大督”全链条治理模式,通过整合民意收集、协商议事、法治调解三大平台,推出“芝麻家”议事机制,推动基层治理从“问题导向”向“制度赋能”转变,探索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样本。
一、民意收集闭环化:从“碎片诉求”到“民生实事”的制度转化
以“芝麻家”议事平台为载体打造“家门口的民主”场景,实行双召集人机制,开通“线上+线下”民意直通车双轨并行,线上依托“浙里人大”等数字平台实时收集诉求,线下建立“1站+3点”代表联络体系开展人大代表驻点接待、网格走访,成功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系列民生工程落地。创新“群众点单—代表提案—政府立项—人大监督”四步流程机制,将“民生实事”票决制与人大代表履职结合,全程监督推动服务一老一小等系列民生项目精准落地,促成词林社区“普惠托育”项目惠及200余户家庭,解决居民幼儿托育难题。构建民意动态分析图谱,同步建立“诉求类型—责任部门—解决进度”动态数据库,精准锁定60%的垃圾分类诉求并据此优化点位布局,推动分类准确率提升至85%,实现民情数据驱动精准治理。
二、协商议事制度化:从“单向决策”到“共识治理”的路径突破
构建“一小区一议事点”微治理单元,在词林社区试点“人大+居民”双主体议事机制,将民主协商场景延伸至居民生活圈。通过盘活社区闲置空间资源,打造“竹林议事角”“紫藤架下议事角”等8处特色场景,推动南陈小区居民代表与人大代表共商共治,完成小区健身场地改造并增设儿童活动区。制定“有事找社区,就近找网格”服务机制,嵌入全过程人民民主要素,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该服务群众机制开展以来,社区月均解决矛盾纠纷、安全出行、代办业务、协商自治等问题120余件,群众满意度测评达99%以上,谱写“议事在楼下、解难在家门、服务在心间”的治理新篇章。
三、纠纷调解法治化:从“末端处置”到“源头预防”的治理升级
推动专业力量下沉,构建“三官一师一员”法治共同体。在人大代表联络点设立“人大会客厅”,组织人大代表联动法院、检察院、公安、律师及调解员,提供法律咨询、矛盾调解、司法确认一站式服务,成功协调东方大厦与农业银行释放60余个共享停车位,推动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23%。全领域深化类案治理机制,推动“一事解决”向“一类规范”延伸。针对高频纠纷形成基层矛盾纠纷清单,同步开展社区“以案释法”巡回宣讲。国际餐饮从业者存在普通话交流障碍及食品安全法规认知短板,人大稠城街道工委联合市场监管部门组建食品安全监督员队伍,同时设立了国际餐饮服务中心,促进《国际餐饮管理服务规范》出台,有效提升了国际餐饮行业的规范管理。通过“个案攻坚”向“制度重塑”的跨越,实现“化解一类矛盾、提升一个行业”的治理跃迁。
(义乌市人大稠城街道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