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兰溪市人大常委会以代表议案建议工作为“小切口”,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人大业务”运用,为人大监督和代表工作开展提供智能化支撑。
智算分析形成“热点”,提升建议选题的精准性。基于知识图谱加模型能力形成常态化模型综合场景应用,将模型数据和8890、四平台、兰企望等外部数据相融合,搭建起服务热词分析、知识问答等自由模型应用场景。场景以外部数据为基础,基于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运用人大私域大模型能力,每天对接更新数据,累计对接数据23万余条,分析形成就业创业、安全隐患、交通违章等热点540个,在手机端、电脑端、驾驶舱实时展示。代表撰写建议时,可点击热点标签跳转到平台数据了解详情,通过关键词搜索筛选自己关注的信息数据,为撰写建议提供思路和参考。结合各级党代会、市政府、人大常委会等报告,分析形成乡村振兴、招商引资、共同富裕等报告类热词130个,为各工委制定监督计划提供依据。
辅助写作提供“范文”,提升建议撰写的规范性。基于大模型的语义分析和自然语言生成能力,设置建议撰写的规范格式,让大模型按照特定的格式生成相关主题的议案建议。同时,对接议案建议系统,一键导入到议案建议新建界面的相应字段中,代表对生成的议案建议调整后进行提交,有效破解部分代表建议规范化不够,没有提出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依托大数据中心私有化部署模型DeepSeek模型,进行接口调用并生成智能写作小助手,代表输入相应主题,即可生成建议范文,进一步提升了辅助写作速度和质量。建议提交前,代表可通过历史查重功能,避免了建议重复提问题。智能生成的微报告,实现议案建议分析报告和民情民意分析报告的自动生成,让代表快速了解当年人代会建议的基本情况。
全程跟踪打造“闭环”,提升建议办理的实效性。按照代表建议录入、预办理建议、建议审核、建议交办、建议办理、建议督办、建议评价的闭环,强化代表建议的全过程管理。代表可通过手机端“建议跟踪”模块,实时查看所提建议的办理情况。部门完成建议办理工作后,系统将浙政钉信息推送给代表,提醒代表就办理情况进行线上打分,有效规避了“人情分”,进而提升建议办理的实效。在建议办理评价上,从办理质量、办理进度、沟通情况、社会效益四个维度,实行“自动赋分+代表打分”机制。系统支持智能评分,根据部门建议办理过程的时效情况、面商情况、办结情况等情况,自动抓取有关数据按照设置档次自动赋分。代表在接受到推送信息后,对剩余评分选项进行打分,形成最终成绩,使测评结果更显公正。
(兰溪市人大城建环保工委 杨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