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全新时代命题,浦江县花桥乡人大立足山区资源禀赋,聚焦中药材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优势和作用,打出"精准选种、科技赋能、全链开发"组合拳,推动中药材种植从传统粗放模式向现代化全产业链转型,不断拓宽“山绿”与“民富”共赢发展的新路径。
深耕资源沃土 甄选道地良种
中药材种植常面临“水土不服”的棘手难题,花桥乡人大积极践行一线工作法,迅速组建起一支由农技专家、中医医师以及企业人大代表构成的调研组,围绕土壤检测、气候分析、市场需求开展深入调研,精心筛选出既适应本地生态环境,又具备高经济价值的道地品种。流动代表联络站深入田间地头开展10余场活动,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开展宣传动员,积极推广“水稻+药材”轮作种植模式。截至目前,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50亩,通过水稻与“浙贝母”“元胡”等药材在不同季节交替种植,土地利用率大幅提升40%,预计带动集体经济年增收100余万元,新增农民就业岗位50余个。
借鉴先进经验 铸就技术优势
为突破种植技术瓶颈,花桥乡人大牵头搭建了“药材种植学习协同平台”,组织种植大户前往磐安盘龙云谷药材种植基地、磐安药材产业园等产业领先区域考察学习,成功引入物联网监测、仿野生栽培等12项核心技术。创新推出“人大代表技术帮带制”,安排5名从事农业领域的人大代表包保重点区块指导建设,推广无人机植保、水肥一体化设备。这一系列举措成效显著,当归亩产量提高25%,农残超标率下降至0.3%。今年以来,已成功举办3场次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吸引200余人次踊跃参与。
拓展产业链条 激活产业活力
中药材产业易陷入“种药卖原料”的低端发展泥沼,花桥乡人大以联络站为平台,组织代表开展实地走访、视察调研、座谈交流等活动,集中智慧和力量,积极建言献策,力求重塑中药材产业生态,提升产业价值链。各级人大代表结合本职岗位,积极探索“花桥药膳”与花桥特色农产品如小香薯、石斑鱼、土蜂蜜等的互联互动模式,全力研发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 “花桥药膳康养餐”。截至目前,已成功研发出覆盆子石斑鱼、元胡土鸡蛋、天麻焗土鸡等 10 余道特色药膳,成功实现中药材从田间到餐桌的华丽转变,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村民增收致富开辟新路径。
(浦江县花桥乡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