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东区人大常委会紧盯全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短板,将公办村卫生室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全过程监督助推,推动政府科学规划、高效实施、长效管护,助力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一是意见征询阶段,科学论证优化目标。针对“全区覆盖行政村卫生室”目标存在的财政压力大、建设周期长等问题,金东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深入调研,联合卫健、财政等部门反复论证,推动政府将建设目标明确为既有挑战性又有可行性的“年内新建80家公办村卫生室”,重点覆盖1000人以上行政村、3000人以上社区及服务薄弱区域,确保“财力可承受、质量有保障、年内可建成”。为与代表联动推进,在民生实事项目票决期间,区人大常委会组织政府及部门到各代表团认真解释,鼓励代表深入讨论,最终达成共识,项目经人代会高票通过,纳入政府年度重点任务。
二是建设督办阶段,压实责任加快推进。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卫健、财政等部门进代表联络站开展政策说明会,详细解读建设方案、资金分配及长效效益,发动代表协助做好相关工作,如走访村医、村民进行政策解释、化解原来村医的抵触心理、收集反馈合理建议、动员基层村居拿出办公用房支持等。为督促政府保质保量筑牢医疗网底,区乡人大联动,通过开展视察、“代表局长面对面”进站活动、听取审议有关情况汇报、联合审计部门强化资金监管等方式,实现村卫生室平均每家建设成本较年初预算压缩三分之一以上,5个月全区公办村卫生室占比从21%到55%的快速提升,达规范化建设标准的村卫生室超95%。
三是长效监督阶段,多措并举保障实效。为持续巩固群众就医“15分钟服务圈”,完善长效监督机制。区人大常委会推动卫健局、组织部、人社局、财政局等多部门出台《金东区百名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培养方案》,破解乡村医生后继无人问题,实现人才引育同步推进。考虑到群众的药物开销问题,助推141家公办卫生室实现集采药品全覆盖,群众购药成本降低50%。同时,将运行情况纳入区人大常委会长期监督规划,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民生实事持久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