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兰溪市人大常委会紧扣“四督联动”全覆盖工作要求,发挥社会监督群众参与广泛深入、民意汇集便捷畅达、与其他监督协同高效等独特优势,通过打造“‘代’你去监督”工作品牌,形成“人大+其他监督主体+媒体+群众”(1+N+1+1)的开门监督新模式,构建起以人大监督为主导,社会(舆论)监督为“纽带”,其他监督贯通协同的高效联动机制,推动“四督联动”全面落地。
一、以“开门监督”为引擎,“四项监督”高效联动
一是制度共建。分别出台纪检监察、审计、行业部门、社会监督贯通协调的《实施办法》,制定《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推进“四督联动”全覆盖工作方案》,围绕计划共商、过程联动、信息共享、成果共用等建立健全了系列合作机制,并配套制定各委室责任清单,推动各类联动监督实操落地。制定《打造“‘代’你去监督”品牌的工作方案》,在“兰溪发布”“兰溪人大”公众号、“兰溪新闻”电视频道、“微视兰溪”视频号等全媒体平台开设“‘代’你去监督”专栏,做到“每月一主题”“每周一专栏”,向全市群众报告工作情况、展示监督动态,汇集群众意见、密切群众联系;二是力量共融。明确“‘代’你去监督”工作专班推进机制,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领衔负责,各委室负责人、市融媒体中心相关负责人为主要成员,各协同监督单位挑选骨干力量作为监督联络员,组建起一支人员固定、专业性强、工作干练的监督工作队伍。明确日常监督选题征集会商、监督事项组织实施、专题专栏采编撰写、监督意见反馈整改等6方面日常工作任务,将原本各单位相对松散的联系机制,变为具体有任务、有抓手的行动项目;三是选题共集。市人大常委会根据本年度监督计划、民生实事项目、代表建议等,聚焦陆港枢纽、新能源产业链、地标共富、现实民生等一批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作为“四督联动”监督选题,各联动监督单位依据各自工作职权领域要点,在年初、年中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召开联动监督联席会,交流监督情况、商解工作难题,确保信息线索及时有效归集。专班固定双周例会协商或不定期探讨,明确选题方向及监督要点,邀请相关领域的人大代表和媒体反馈群众关注方向及传播需求,确保监督不走过场、取得实效;四是联合共督。“四督联动”选题既是人大常委会重点监督议题也是其他监督部门的工作重心,在监督内容上我们紧紧抓住社会热点、民生痛点、改革难点、风险隐患点以及权力运行等关键环节,通过共享信息、互通线索,清单化罗列监督的具体问题,对问题进行细致“把脉”分析,进一步明晰监督选题的重点、方式和目标。如“人大+审计”联动监督,根据审计整改指出问题,重点对铁公水等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开展代表+审计部门专题视察,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绩效管理。在监督形式上,充分运用调研、视察、评议、专题询问、特定问题调查等人大法定监督手段,根据选题需求和工作实际灵活组合运用。在监督环节上,以会前组织调研视察为主,适时对审议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通过全过程监督的方式,强化监督刚性。如对年初视察的北部医院建设情况,进行监督回头看,推进市域医疗水平均衡提升。
二、以“舆论监督”为纽带,“三大主体”紧密联结
一是畅通民意“直通车”。不断拓宽公民知情知政渠道,按照人大信息公开要求,通过刊、网、微、屏全媒体平台投放专栏内容,让广大群众第一时间,知晓人大动态、了解人大制度,参与人大工作。创新短视频传播方式增强信息传播力,让人大工作以更立体实感的形象进入大众视野。丰富“云监督”渠道,开通网络留言区、“政府决策我来评”等板块,便利网友意见反馈,完善意见收集—分析筛选—办理转化闭环链条,将群众意见转化为审议意见、代表建议和其他监督部门工作举措等。同时以“舆情报告”的形式呈送市委主要领导批阅,强化民意办理和舆论监督实效。如《路灯亮化优保障》专题收集的2条网友留言,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交办,提速排芝线路灯安装进度;二是激活代表“动力源”。“‘代’你去监督”中的“代”,有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和代表群众行使监督职权的双重意义。市人大常委会发挥代表专业作用和团组作用,根据代表岗位优势和专业特长,组建法治、审计、预算等15个专业小组,同时联合纪检监察、司法等专业监督力量,组建专家智库,构建“专业+社会”互补的监督格局。在视频专栏中,突出人大代表“亮身份”“出镜头”,将代表日常扎根一线、深入调研所掌握的民情民意、思考建议通过影像生动展示出来,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有效反馈民情民意给相关部门。三是用好监督“放大器”。针对基层人大监督中存在“刚性”不足问题,用好媒体舆论监督“放大器”作用,将监督问题放在公众视角下审视,通过人大代表约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站协商洽谈等,让相关部门提出整改举措和限时承诺,倒逼责任落实。如专题监督全市农田水利灌溉设施老化问题,推动城头灌区水利设施现代化改造项目列入今年工作重点,持续推动解决农田水利设施修缮更新。按照“发展所需、百姓关注、媒体可为”原则,建立舆情热点和突发事件“四督联动”应急响应机制,适时组织相关监督主体介入突发事件,有效化解风险、回应舆论关切。
三、以“群众监督”为标尺,“多维转化”构建闭环
一是群众点单“合力推”。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诉求,构建多维处理转化机制,让群众评价好不好,成为工作行不行的“金标准”。建立联动监督问题督办单制度,对于监督过程中和专栏刊出后,群众反映集中,涉及部门职能工作的问题,梳理成问题清单,交由市政府整改落实。同时列入有关常委会审议意见问题清单。对于难以即时整改的,人大代表及时吸纳转化代表建议,适合转化为司法建议和检察建议的,联合司法部门加以强化推动。如,在《人大监督“剑指”执行难》中,利用“三建议双转化”机制,市法院吸收代表建议,作出推动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司法建议书,推进光伏企业“终本案件”大出清。二是问题线索“再入库”。对于联动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典型性、普遍性问题,转化为人大监督议题,采取听取审议、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特定问题调查等法定监督方式,推动问题再解决,工作再落实。如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户建房难问题,今年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农民建房特定问题调查。对于监督走访中发现“停车难”问题,市人大常委会以专题询问方式,围绕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等4个方面15条具体问题发问追问,相关部门向人大代表和群众作出整改承诺。三是工作成效“大家评”。市人大常委会适时对联动监督问题意见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让代表和群众来点评打分,相关评价情况纳入对政府组成部门工作评议和法官、检察官“两官”履职评议指标评价体系,并邀请相关领域人大代表、市民群众代表现场参与满意度测评。对于整改不力或群众反映仍然集中的问题,适时再度列为联动监督专题专栏,持续跟踪,推动问题再落实。
(兰溪市人大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