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尽责聚合力 建言献策话发展——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通道”开启

日期:2025-01-23 16:25:23 来源:​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浏览量:​
分享:
     

1月21日,金华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通道”举行集中采访活动。8名市人大代表走上通道,围绕代表履职、人大工作、社会热点回答记者提问,积极建言献策。


毛建华:推动“买全球、卖全球”双向蝶变

记者:国务院批准开展义乌新一轮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能否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市人大代表毛建华:义乌上一轮国贸改革重点解决“卖全球”问题,推动出口快速增长。新一轮改革将重点在“买全球”方面破题,同时在“卖全球”上迭代深化,最终实现“买全球、卖全球”双向蝶变。

今年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主要围绕3方面开展:

让国际贸易“转”起来。进口方面,建立消费品正面清单管理制度;出口方面,配套组货人管理、“先查验后装运”等改革。平台方面,一手抓保税区与海外仓联动,一手抓保税区与商品市场、场站口岸联动。

让开放通道“畅”起来。陆运方面,发挥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作用,谋划建设高能级卡航集结中心。海运方面,进一步优化陆港与海港高效联动机制,深化与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争取开行全国首条海铁联运双高箱专线,加快建设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空运方面,高标准、高规格推进义乌机场改扩建。

让市场主体“活”起来。建设以全球数贸中心为标志的第六代义乌小商品市场,迭代Chinagoods平台,建设运营“数字大脑”。聚焦中东、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推进小商品“品牌出海”,今年将布局出海项目20个以上。深化推进外国投资人来华工作便利化试点。


龚利君:推动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快建快用

记者: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是金华打造国际陆港枢纽的支撑工程,作为一线建设者,您对推动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方面有什么建议?

市人大代表龚利君:成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对金华来说是新起点、新机遇,要全力推动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快建快用。

要软硬件双管齐下。加快推进金华铁路枢纽扩容改造,将杨梅塘铁路货运中心创成国家铁路一级物流基地,将雅畈编组站建设成为华东最大编组站,持续推进与班列沿线国家物流枢纽园区开展实质性合作。同时,加大招商力度,招引一批世界500强企业,为打造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奠定坚实产业基础。

要创新联动多向发力。探索“班列+跨境电商”“班列+商贸”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中欧班列与跨境电商平台、物流平台、保税区、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在产业上深度融合,不断放大中欧班列的通道优势,提升金华陆港货物吞吐量,以交通物流枢纽“流量”赋能经济“增量”。

要加强统筹齐心协力。加强统筹谋划,围绕“港产城贸数”一体化,以新一轮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为牵引,探索对接国际铁路多式联运规则,进一步提升中欧班列集结能力。


黄友洪:坚信传统产业也有春天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锚定“港”“廊”“链”主战场,突出“抢机遇、抓项目、助企业、提消费”经济工作主线。作为一名来自纺织企业的人大代表,对金华经济发展有何建议?

市人大代表黄友洪:我来自兰溪纺织企业。一年来,我们锚定“港”“廊”“链”主战场,深耕“地瓜经济”、未来工厂、延链补链等领域,实现工业产值15亿元,同比增长35%。

对外开放是“港”的内核。金华是国际陆港枢纽,政府和企业都有丰富的“走出去”经验,我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外投资合作平台建设,助推企业“走出去”。

科技创新是“廊”的本质。只有夕阳的企业,没有夕阳的产业。我建议坚持优势品牌、老字号品牌、新锐品牌三品联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协同发展,注重引领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我坚信传统产业也有春天。

延链补链是“链”的精髓。八婺大地各有优势,各有精彩。我建议用政府有形的手,推动各县(市、区)特色资源手拉手、连成链。

谋定而动、久久为功。要锚定“港”“廊”“链”主战场,坚持传统产业的创新突围、破冰远航。


余雅俊:坚定不移走科技创新之路

记者:自2012年成立以来,博蓝特突出技术创新引领,逐渐成长为国内半导体材料及器件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代表,对于以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有什么建议?

市人大代表余雅俊:结合企业发展,我认为要做到“三个聚”:

一要聚力。金华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持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服务能力以及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近年来,博蓝特依靠科技创新,主导并参与多项行业标准制定,承担多项省、市重点研发、技改项目,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及行业地位。

二要聚才。高精尖的人才队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博蓝特以外引内培相结合的人才搭建培养模式,组建高精尖人才队伍,拥有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企业研究院等研发平台,并与科研院校合作,形成多项核心专利。我建议进一步优化迭代人才政策,为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三要聚势。要兼顾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建议充分发挥科创走廊内重大成果转化平台优势,探索建设一批实体化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李卫平: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作为一名资深职教人,如何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中展现高职更大作为?

市人大代表李卫平: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抓手。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中,我建议:

找准高职教育定位。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可着力打造博士工程和工匠大师工程,成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蓄水池”。各层级职业教育院校要围绕应用,专注培养高技能人才,鼓励毕业生在金创新创业。

深化高职教育改革。要打破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壁垒,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扩大应用型本科学校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规模,支持高水平本科学校参与职业教育改革,贯通“中高本硕博”人才培养全链条。

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要扎根县域经济发展,做好“兴村”文章,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和高能级平台建设,推动人才链、科技链、创新链和产业链升级,实现传统、新兴、未来产业三方联动,推动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当前高职学校服务县域地方人才培养,与县域中职学校开展区域一体化人才培养,是最合适的途径之一。


何四花:期待更多金华文旅“爆款”出圈破圈

记者:现在文旅融合是一个热词,作为一名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大代表,在加强文旅融合、拓展旅游发展路径方面,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市人大代表何四花:进一步推进文旅融合,要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拓宽“文旅+”的发展路径。创新拓展旅游的内涵外延,以“文旅+工业”“文旅+乡村”“文旅+体育”“文旅+赛事”等融合发展路径,丰富沉浸式旅游,如非遗体验游、研学体验游等,推出更多“文化味+烟火气”的文旅产品。

做足“专精特”的文旅文章。讲好文旅故事,是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的催化剂。比如,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江南九寨”美誉的山水和养生文化遗存,近年来建成通景公路、高空客运缆车等项目,让游客可以体验到古今文化的融合。

擦亮“响当当”的文旅品牌。近年来,武义县推广全域化旅游,推进牛头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温泉小镇、花田美地为核心的“月亮型”景区带动“星星型”旅游点。去年微短剧《带你去个好地方》入选国家广电总局推荐目录,热播后放大了武义旅游景点的IP价值,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实现显著增长。


孔琼瑶:以法治情怀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记者:作为一名律师代表,对我市民主法治建设、加强基层治理有何建议?

市人大代表孔琼瑶:作为义乌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一名立法咨询专家,在《职业教育法》征求意见时,我建议在公务员等岗位招录中给职业教育毕业生一些特定政策,引导社会重视技术人才。提出这条建议是因为一位社工,他毕业于一所知名职业院校,在校期间成绩优异,获多个重大赛事奖项,但报考公务员时,却被“学历要求本科及以上”的硬性条件拒之门外。

后来这条建议被采纳,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我心底扎根。我从不同角度、向不同群体收集在实践中遇到的法律空白、制度漏洞,先后整理提交了70余条立法建议,确保群众在立法过程中“说得上话、使得上劲”。

我发现群众对诉前调解与立案效率之间的冲突反映强烈,在对法院、律所、基层治理单元等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交了《关于优化“诉源治理”方案,缓解“立案难”问题的建议》。市委政法委采纳建议,制定一系列机制和办法,开发数字化管理平台,有效缓解了立案难问题。该建议获评“2023年度人大代表建议优秀承办件”。


徐永民:传承磐安药膳文化助推乡村共富

记者:磐安是中国药材之乡,作为磐安药膳非遗传承人,如何更好传承磐安药膳文化,助推乡村共富?

市人大代表徐永民:2024年,我通过推广“磐安药膳”品牌,成立磐安药膳门店40余家,撬动创造经济价值12亿元,带动本地260余户家庭1800多名群众就业致富。为传承磐安药膳文化,助推乡村共富,我建议:

加强产业顶层设计。制定、完善药膳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将“磐安药膳”品牌建设纳入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体系,鼓励药膳产品研发创新,给予具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及个人资金、税收优惠等奖励。

深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药膳产业与康养、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借鉴飞地发展模式,推动金华双龙景区等市域知名景区设立磐安药膳文化体验点,放大产业联动效应。探索磐安药膳和金华两头乌等特色农产品的互联互动,研发更多药膳新产品。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在磐安县职业教育中心原有的中药学、药膳专业基础上,争取建立“3+2”“3+4”职业教育模式。引入优质社会力量,鼓励龙头药膳企业开展药膳技能培训,推动药膳技能培训进乡村、进社区,拓宽专业技能培训覆盖面,推动“磐安药膳”产业发展。

(金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