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市人大“四个强化”全面全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试点工作

日期:2024-07-18 16:24:40 来源:​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浏览量:​
分享:
     

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试点工作,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全省各级人大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新思路、新探索。永康市人大入选省人大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第二批试点名单以来,坚持“四个强化”,多措并举,全面全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试点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下好试点工作“先手棋”。省人大试点工作部署会后,第一时间向永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进行专题报告,召开主任会议专题听取省人大工作部署会精神并细致研究试点工作,明确要求分管领导牵头,加强与市政府的沟通对接,落实落细试点各项工作。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常委会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常委会副主任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试点工作。同时,领导小组下设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制度、生态文化5个小组,分别由生态环境分局、经信局、综合执法局、文明办为牵头部门,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一件事”升级为生态文明建设“一类事”,构建大生态、大文明的工作局面。

二、强化顶层设计,出好试点工作“连环招”。突出“实地调研”和“座谈交流”两手抓,充分开展试点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指标实。多轮次召开协调会,召集生态环保、发改、建设、农业农村、综合执法等部门和试点镇(街道)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研究,严谨、细致吸收了各方建议意见,深入谋划、精心起草《永康市关于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的实施方案(试行)》,方案从落实上级要求、传承创新发展、体现地方特色三个维度进行考量,进一步规范了报告主体、内容及方式。

三、强化前期谋划,打好试点工作“组合拳”。强调“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突出特色”等原则,多轮次召集生态环境分局、发改局、经信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就生态文明报告制度相关指标设置进行座谈交流,统一五战双强相关指标、群众高度关注指标、体现永康特色的先进指标及需要推动的落后指标等各项指标设置原则,进一步提高工作站位、加大工作力度,多轮次专题研究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的各项工作,力求试点工作更细、更实、更突出。

四、强化上下联动,掀起试点工作“新热潮”。主动加强与上级人大的沟通对接,实时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吸收针对性强、操作性高的指导意见。按照工业、生态乡镇的分类原则,确定江南街道、芝英镇、前仓镇、舟山镇、方岩镇为试点镇(街道),常委会分管领导多次带队前往镇(街道)传达省人大试点工作部署会精神,要求镇(街道)结合生态资源禀赋和环境特色,因地制宜设置创新特色性指标,探索建立生态文明建设人大监督基层联络点,以发挥生态环境领域人大代表、选民群众、专家学者、职能部门等的协同推进作用,截至目前,已完成市、镇两级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相关指标的梳理。

下步,永康市人大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在报告内容上处理好全面和重点的关系,在报告对象上处理好监督和支持的关系,在报告程序上处理好会前和会后的关系,在评价指标上处理好定量和定性的关系,力争实现“一年全覆盖,二年成品牌(示范)”的试点工作目标,探索出台适合乡镇人大落地执行的报告制度,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擦亮生态环境报告制度试点“金字招牌”。

(永康人大办  王鹏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