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义乌市人大稠江街道工委立足人大职责,不断拓宽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渠道,持续推进人大代表三级联络“站、点、岗”建设,科学构建1个代表联络站、4个代表联络点和48个代表联络岗体系,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群众提、代表收、人大交、政府办”为民办实事模式,开展双岗建功推动“打造典范、再造辉煌”走深走实。
一、科学搭建平台,打通基层“神经末梢”。以基层单元建设为依托,在街道辖区内推广48个人大代表联络岗,推进代表联络岗进村、社、企、党群服务中心等,进市场、医院、学校等服务厅,进街道综治中心(信访室),深化“双联系四联动”,确保17名基层代表、31名议政会代表按照“选区为主、专业为辅”和“覆盖选区、相对集中、便于联系”的原则,全员定岗,每月2次定时到岗。根据群众需求组团联岗,推动解决土地征用、房屋征迁、劳资纠纷等需要合力解决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定岗在凤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议政会代表梁富南,通过接待群众时收集到鹏城小区增设旧货市场路标,缓解交通拥挤问题通过联络岗工作机制得到了高效解决。自今年4月起,48个代表联络岗已全面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接待群众200余人次,解决实际问题5个。
二、创新特色优势,参与社会基层治理。一是“人大+纪工委”联动监督,针对日常安全生产、生态环保、有机更新等重点工作,主动靠前,合力监督,强抓落实,形成闭环,形成代表参与基层治理工作新路径。二是“代表+委员”为重点工作齐发声,今年2月,稠江街道在横跨春节的50天时间内,众志成城打赢下柳腾空拆除攻坚战,期间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化身拆迁“工作人员”,学政策、摸底数,深入拆迁一线,凝心聚力当好群众拆迁政策宣传员、暖心服务员和拆迁监督员,助力拆迁工作平稳有序进行。三是“六尺巷调解工作室”助推法律服务“零距离”,“六尺巷调解工作室”以“每周开展一次接待、每月参与一次调解、每季开展一次法律服务”的“三个一”为工作宗旨,整合辖区内冯秀勤、吴光东、周拥军等律师代表资源,联动“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与街道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共同为辖区居民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服务。今年4月,省人大代表冯秀勤律师团队走进工作室,有效为群众解决欠薪、拆迁等问题。
三、倾听民声民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积极推动代表“沉”下去,不断深化“主题+问题”机制,注重“点”上发力、“线”上突破、“面”上提升,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联民体系,切实提升代表履职质量。一是坚持代表接待群众轮值制度,持续推进每周一人大代表、议政会赴代表联络站值班接待群众制度,同时实行“线上+线下”双公告,每周在“爱义乌”上发布活动预告,切实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提升活动质量。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接待活动23次,接待群众80余人次。二是谋划主题引导群众“走进来”,制定《稠江人大工委2024年月度主题清单》,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接待主题,提前向社会公告,引导群众“走进来”,以专业的视角、专题的方式“问诊把脉”,提出有质量、可操作的意见建议,提高接待活动的针对性、专业性和实效性。三是带着问题“走出去”,代表带着“问题清单”深入基层一线,走访了解群众所思所想,调研分析群众反映问题的症结所在,共商共议破解问题的路径方法,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代表在接待群众的过程中,注重群众反映问题的收集登记,通过“民情快递”平台,或以代表建议等形式,把基层民意传递上来。今年聚焦双江湖开发建设涉及农村的问题、生态环保督察情况、助推“小商品、大市场,不断地再造新的辉煌”主题监督活动走进市场和企业等,变“接待”为“走访”,有效收集并解决民生问题2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