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浦江县郑宅镇人大学习践行“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经验”,结合江南第一家“好家风”理念,创新推出“家”务事代表来督办工作载体,进一步发挥乡镇人大代表作用,在切实解决民生实事上下功夫,在真正化解矛盾上做文章。
一、主动往“矛盾窝里钻”,多渠道收集民情民意。一是落实代表值班制度。坚持每周二、周四开展人大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日活动,全镇77名县镇两级人大代表全部排进代表联络站,坐班接待群众,收集社情民意。2023年以来,通过代表坐班共收集意见建议45条。二是数字赋能民意收集。利用“金代通”民情直通功能,结合人大代表“五亮”工作机制,引导群众主动扫码、反映诉求、提交留言。2023年以来,已通过“金代通”收集到民意215条,办结率100%。如东明村后溪新区的新建房一直未统一规划门牌号,寄快递、办营业执照等诸多不便,村民次反映强烈。村民郑某通过张贴在村办公室的代表二维码反映给了县人大代表马飞燕,马飞燕及时对接镇人大,多次协调县民政局,最终妥善解决了12户农户的门牌号码事项。三是深入一线调研走访。每月的第一周,镇人大主席团到指定选区实地走访、开展座谈,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以及对郑宅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与各选区人大代表就代表联络点值班收集、线上留言收集以及平时走访群众收集的问题,进行交流研判。2023年3月以来,已在19个选区举行“家”务事座谈会,各人大代表积极收集选民诉求,如市人大代表方志奎非常关心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出资2万元收集并协调解决群众诉求12件,如浦后路下金段路灯破损、龙源村农户纠纷等事项。
二、坚持“事事要解决”,多举措强化事项落实。一是现场式交办落实。秉持“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的理念,郑宅人大坚持履职在一线,针对收集到的问题及建议,现场实地查看后,能现场解决的问题当场采取措施。2023年3月份以来,共现场交办解决事项5个,如针对孝门石姆村通讯信号不佳问题,现场测试信号并联系移动公司到场维修,第一时间解决了村民的通讯诉求。二是研讨式科室交办。针对日常出行便利程度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医疗保障等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无法当场解决的建议,镇人大主席团统一按照分类目录分类后,协调相关科室或上级部门召开联席会议,研讨协商后及时交办到责任科室,对办理期限、办理流程等制定科学合理的交办建议,确保问题不过夜。2023年3月份以来,已与县交通局、县文广旅体局等部门对接9次,6个问题在上级部门地支持下妥善解决。三是计划式清单推进。针对群众提出的涉及范围较大、所需资金较多的工程建设类项目,通过合理的评估后,做好项目计划,按项目方案的时间表、施工规划等情况稳步推进。
三、推出“家”务事督办单,多方面确保工作闭环。一是以结果为导向。坚持“提升人大监督质效要重过程,更重结果”的宗旨,牢固树立以结果为导向的目标,推进解决意见形成、交办和落实一体化布局、全程化跟踪,做到发现一个问题、形成一项方案,督办一个结果,事事、件件真落实、真闭环。二是督办助力落实。针对“家”务事活动配套推出“家”务事督办单,将每个月收集到的问题及意见、解决办法、责任科室、督办期限、事项进度以清单式呈现,确保各项事务“有记录、有答复、有反馈”。如郑宅镇城建办主任郑浏钰被督办7次,深感压力大,为万洋园区企业打通断头路、陈山湖顶偏远山村通公交等民生实事4项。三是接受公众监督。将“家”务事督办单在诗画浦江等媒体平台进行公开,公开接受群众、媒体、舆论监督,不留后路,推动相关责任人员将督办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同时,坚持每月一推文、每季一总结,通过对工作成果的总结与剖析,寻找更丰富更高效的人大代表履职形式,进一步完善“家”务事督办制度,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浦江县郑宅镇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