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积淀着地方历史文化底蕴,做好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义深远。近年来,永康市人大找准工作切入口、发力点,在“增智力、添助力、聚合力”三个方面下足功夫,着力为文物保护工作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一是加强沟通交流“增智力”。深入贯彻“沟通联动,高效协同”工作理念,与永康市人民检察院积极沟通探讨、加强合作互动,助推在国家历史文化名镇芝英镇挂牌成立“芝英千年古城检察公益保护中心”,聘请人大代表担任“公益保护联络员”。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检察宣传形象大使黄美媚专门前往芝英千年古城和下柏石村陈大宗祠查看文物修缮整改进展,对文物保护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实地调研,详细了解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并广泛凝聚群众智慧,在芝英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天井话民生”活动向当地村民乡贤收集对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意见看法和下一步工作建议。
二是加强监督质效“添助力”。去年,永康市人大将芝英千年古城复兴作为常委会重点视察,在视察前组成调研组深入文保点进行调研,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提出精准整改建议,督促政府部门履行文物保护职责,助推文物保护政策落实落细。充分发挥监督职能,组织人大代表定期、不定期对文保点开展检查和抽查,重点查看文物修缮整改进展情况,文物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以及对周边居民是否造成不良影响,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逐一列出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并交由相关政府部门及时进行整改处理。积极跟进做好文物保护的“后半篇文章”,助力推动文物的活化传承利用,促进文物与当地旅游业等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在当代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聚合力”。通过开展文物保护专题讲座的方式,组织人大代表及机关干部学习了解文物保护相关知识,深刻领会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意义。发动人大代表走进文物保护单位周边村庄,与文保点周边群众和民居类文物居住群众面对面交流互动,强化教育引导,推进移风易俗、观念转变。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方式,向附近村民宣讲文物保护知识,营造人人认识文物、了解文物、关注文物、爱护文物的良好氛围,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充分发挥群众力量。
(永康市人大办 胡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