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人大常委会深刻把握做好新时代人大监督工作的重大意义,坚持系统谋划、整体设计,拓展人大监督空间、创新人大监督载体、增强人大监督实效,以“三个聚焦”全力以赴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
一是聚焦“重点突出”推动监督力量集中。明确年度监督重点,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城市发展、民生改善等事关全局的中心工作,以一项或几项监督活动为年度重头戏,充分行使法定监督职权,体现人大工作谋全局、议大事、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如2023年,按照省人大、金华人大统一部署,制定《义乌人大助力三个“一号工程”专项行动》,细化数字经济沙龙、内陆开放议案督办等30项具体工作任务,以数字经济电视“问政”、营商环境视察、“地瓜经济”专题“问政”为重点,开展系列监督,注重整体把握、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做实协同联动、互促放大的文章。今年,制定《义乌人大助推“三支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紧紧围绕“三支队伍”建设,从人代会议案督办、“打造典范、再创辉煌”问政举办为重点,组织全市人大共同开展系列监督,持续放大综合效应。
二是聚焦“融会贯通”促使监督更加灵活。通过选取几个相关议题集中开展监督,打好监督“组合拳”,综合运用决定、代表和立法联系等职责,充分发挥出人大监督的乘数效应。如2022年,在义乌市场建设40周年之际,围绕新型贸工联动,开展传统产业发展专项监督,历时两个月,走访访谈400多人次,收集整理意见建议545条,向义乌市委常委会专题作汇报,提出具体建议20条,最终专门作出决定“将每年的9月5日设定为义乌‘市场开放纪念日’”,为推动义乌市场再出发巩固坚实基础,凝聚坚定共识。探索人大监督与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融合,建立基层涉法问题“主动研究、专题上报”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专业优势,以法治力量提升人大监督的质效和深度。2022年以来,组织力量聚焦基层存在的问题深入开展调研24次,其中宅基地改革、高层消防、应急体系、涉外调解等7个重点调研,以专报附加典型案例的形式报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高度肯定并以法制参阅件形式印发。
聚焦“持续跟踪”增强人大监督韧劲。坚持“届有主线”,制定届内跟踪监督计划,在届初即明确哪些议题、哪些部门一届内监督一轮,确保一届内推动相关工作得到提升改善。同时,注重每年监督议题之间衔接,每年选定2-3项上一年监督议题,在新一年监督工作推进时,结合进行“回头督”,明确落实整改不力的,主任会议视情提交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以滚动向前的监督方式,持续放大“持续监督”效应。义乌是缺水的城市,如选择不同切口,听取和审议水生态治理试点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分质供水中水回用、水库水质改善提升、供水管网跨区保护等工作汇报,连续第7年监督双江湖建设开发工作,推动水资源保护与节约成为全市普遍共识。此外,围绕新时代“千万工程”,跟踪监督农民建房审批难、农业产业用地难两个问题,推动攻坚破题,围绕未来乡村建设、农村“三位一体”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村公路优化等议题开展滚动式监督,本届内清单化交办相关问题12类54项,督促有关部门逐项销号整改,以人大监督的韧性擦亮乡村振兴的幸福底色。
(义乌市人大办 骆钦 黄骏阳 朱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