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幸福的基石,历来是全民关注和代表热议的话题。提供更优质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让百姓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是群众发自内心的期盼,也是东阳人大近年来持续监督发力的重点。通过专题调研、民生实事、专项工作评议等多措并举,聚焦问题短板靶向发力,支持基层医“惠”,助推医“靠”升级,全市基层医疗卫生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家门口“一站式”就医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深入调查研究,“望闻问切”让制度保障更到位。东阳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年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纳入年度专题视察内容,成立了由常委会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人大教科文卫工委牵头,相关部门单位和兼职委员参加的专题调研组。先后赴慈溪、海曙、定海、萧山等地学习村卫生室(服务站)资源配置、标准化建设、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实地走访当地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家,听取138名一线医务人员意见建议,组织召开座谈会24次,听取了19个相关部门和镇街汇报,着重了解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症结所在。在深入细致、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医疗、特色专科、中医药、公共卫生、信息化等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的28条意见建议,督促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基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中长期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设备配置、药品配备等标准建设任务,完善了在资金、人才、医保等方面的保障措施,为全市基层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列入民生实事,“全过程”监督让标准化建设跑出“加速度”。近三年来,该市关于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项目均被市人代会票决列为政府十大年度民生实事。为了把民生实事项目办出实效,市人大常委会专门组建项目监督小组,组织代表赴实地查看项目建设情况,定期线上+线下实时监督,通过“全过程参与、全流程体验、全链条跟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新建(改扩建)步伐明显加速。白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楼顺利启用、南马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综合楼完工、画水镇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综合楼结顶、湖溪镇中心卫生院迁建项目完成方案设计。每年新建规范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15家以上,目前全市3000人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覆盖率100%,1000人口以上的行政村覆盖率71.3%。在整体建设情况、分级诊疗实效、医疗资源分布、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等有了较大的改善,基本实现15分钟健康管理服务圈全覆盖。
开展专项评议,以评促改实现公共医疗服务更优质。2023年,东阳市人大常委会将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提升工作列为专项重点评议内容,以评促改助推政府聚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针对基层业务能力弱化、优质资源不能共享、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满足不了群众需求等问题,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五个方面的整改意见,并将重点放在“后半篇”文章持续跟踪监督。督促政府每年安排45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医共体牵头医院专家下沉工作,加大对六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疼痛专科等5个基层特色专科扶持力度,在设备购置、人才培养、资金保障等方面予以倾斜,同时建立检验、影像等5大共享中心,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让老百姓在基层就可以享受市级医院同质化的诊疗服务,累计为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患者提供共享服务超30万人次。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等6大慢病管理中心,实现慢病患者随访、管理、诊疗、转诊等全程闭环管理。今年全市16家基层医疗机构门诊诊疗人数同比上升超8%,基层住院人数同比上升超30%。从“看得上病”到“看得好病”,老百姓的信任感、满意度持续上升。
(东阳市人大办:陈玲玲 任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