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区人大:“人大+检察” 凝聚监督合力

日期:2024-04-24 10:11:19 来源:​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浏览量:​
分享:
     

为进一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婺城区积极探索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的协同联动模式,推进“检察同行”入驻代表联络站工作,促进人大监督更加深入、刚性、权威,检察监督更加广泛、专业、有效。

依托“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机制建设,搭建立体式监督网络。构建全覆盖联络体系。2021年以来,陆续出台《检察官进代表联络站实施意见》《人大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与转化工作的实施办法》《关于“检察同行”站点入驻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办法(试行)》等机制,在区检察院人大代表联络站设“检察同行”总联络点,全区各乡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为分联络点,开展进站活动20余次。拓展全方位对接服务。健全基层人大与检察机关的良性互动机制,区检察院领导分片联络,26名员额检察官定点联系乡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着眼浙江婺城经济开发区与白龙桥镇“区镇融合”一体布局,重点探索开发区代表联络站、白龙桥镇代表联络站与白龙桥检察室的互动共享模式。制定检察官入驻规范21条举措,梳理制定舌尖上的安全、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13项检察“身边事”代表联络清单,一体化提供检察线索收集、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宣传等专项服务。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原则上驻站检察官每季度到联络站开展工作,年中、年末由分片领导带队固定到站宣传检察职能,面向代表和群众征集工作报告意见。针对性组织新颁布的省市地方性法规的宣传及执法检查活动,并注重活动前预告信息、活动中协商沟通、活动后监督反馈的全过程要素,提升群众满意度。如围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邀请人大代表参加检察环节涉企案件公开听证3次,收集法治营商环境优化建议10余条,组织检察官解读《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进站活动2次。

放大“监督权+表达权+参与权”叠加优势,打造交互式同行窗口。多渠道促进融合监督。结合人大工作全面广泛的特点和检察工作的专业优势,依托“检察同行”联络平台,开展人大立法调研、民生实事监督等工作。如围绕2023年度区民生实事中“社会治安除险保安”项目,区人大监督小组组织相关单位及区代表开展实地督查,针对发现的消防安全隐患,同步流转检察机关,经调查研判,区检察院就燃气管道安全、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文物消防设施等问题向属地乡镇街道制发检察建议5份,并由代表跟踪监督。多维度听取民意表达。畅通人大代表意见建议提出通道,丰富代表联络站圆桌会、村头板凳会等形式,通过人大代表履职综合应用、“金代通”等数字化应用场景收集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区级领导干部代表和“一府一委两院”负责人走进代表联络站、“局长进站”及建议办理等工作,就代表提供的公益诉讼等线索与有关职能部门进站开展诉前磋商,面对面回应解决代表群众困难问题,提高代表建言献策、检察办案答复的双向衔接转化效率。多层次推动代表参与。区人大常委会试点开展“三官一师一员”进代表联络站活动2次,现场就代表提出的问题进行法律答疑解惑,有效化解辖区涉企纠纷;发挥代表专业领域优势和广泛性特点,区人大常委会相关办委择优推荐,由检察机关聘任3名基层代表担任“益心为公”志愿观察员,参与公益诉讼案件线索搜集、实地勘察等专项工作,提升办案质效,邀请代表联合开展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信访积案化解、检察公开宣告10余次。

做优“定制化+闭环化+网格化”协同方案,拓展延伸式履职格局。定制化提供代表服务。坚持“打开门”问需求,“走出去”听建议,在代表联络站开展法治护航类、平安建设类专题调研,就调研中代表普遍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并跟踪落实。如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议,区人大推动检察机关联合多部门出台护企惠企机制,开展“检察服务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行动,组织安全生产联合检查、职务犯罪主题宣讲、法治问诊百余次,代表服务“定制化”精准送达。闭环化落实代表意见。推进代表意见建议重点转化,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落实“办前联系、办中沟通、办后回访”。近三年来,办理涉及检察机关民生领域等方面的代表建议13件,区人大相关办委督办跟踪,每件均做到进代表联络站面商,代表满意率100%。强化人大常委会机关与检察机关的数据信息共享,2021年以来,代表建议共转化公益诉讼线索38条,办理监督案件11件,督促整改13处。网格化探索共联共治。做好“代表联络站+”文章,把握代表履职法定边界,结合代表融入基层网格工作,以“代表+检察官”共同助力推动化解社会矛盾,参与防范社会风险。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强化个案办理和类案监督,完善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衔接机制,深度聚合人大力量、检察力量、执法力量,提升联络站的辐射带动能力,切实做到监督履职向群众“家门口”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