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区蒋堂镇人大:聚焦特色产业 打造“硒”望新蓝海

日期:2024-12-18 11:44:50 来源:​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浏览量:​
分享:
     

“变化很大。现在,我们的农产品很畅销,种出来的东西都不愁卖。另外,来我们这儿旅游的人也多起来了,村里人还能做点小生意,我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好咯!”一位土生土长于婺城区蒋堂镇的老人说出了蒋堂镇村民的心声。

近年来,婺城区蒋堂镇人大紧扣“富硒”特色产业这一发展引擎,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积极打造“硒”望新蓝海,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聚焦特色产业,引领发展新方向

位于金衢盆地区的婺城区蒋堂镇拥有3万余亩富硒耕地。2022年10月,经中国地质学会认证,蒋堂镇为全国第二批天然富硒土地资源区,共划定天然富硒土地面积12516亩,全省面积最大。

“要把‘富硒’特色产业作为工作重点。”蒋堂镇人大紧密关注特色产业发展趋势,组织区、镇人大代表深入开展多轮调研,开发“富硒”特色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

“要加强对村民的技能培训”“要推进数字化改革”“要打造特色产业品牌”……调研过程中,人大代表集思广益,提出了农旅融合实现“一盘棋”的建议,即围绕做亮农文旅“金名片”,主动融入乡村“五创”行动,整合阿莫田舍、裕洲农场、五点果园等农场资源,推进前源村稻田景观和农家土灶旅游项目提升,打造农文旅“三位一体”的“硒望田野”精品线。与此同时,蒋堂镇人大以学习义乌发展经验活动为契机,先后助力镇党委班子成员、村书记共7人次到义乌市义亭镇挂职学习,汲取义亭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经验,为推动“富硒”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路径。

发挥桥梁作用,推动产业蓬勃发展

产业要发展,产品是关键。富硒土壤让蒋堂镇手捧“金碗”,但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实践。

“不仅要激发本土企业的潜力,更要积极对接优势资源助农、惠农。”在婺城区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蒋堂镇代表提出,建议加强富硒品牌建设、拓展销售渠道、加强质量监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议加快推进富硒产业培育工程、加快推进农业技术人才培育工程、打造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获得了区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回应。

在蒋堂镇人大的助推下,蒋堂镇组织农事服务培训近20场,培育“新农人”30名;本土企业“好乐耕”农事服务中心与省地质院、浙大研究院开展深入合作,优化化肥、种子以及秧苗培育技术,生产效率和农产品产量进一步提升;蒋堂镇下汪村七彩天宏家庭农场,通过产业论坛,近几年不断推出新品种,培育出高产值农产品,带动周边村民就业,极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此外,区、镇人大代表时常深入市场一线,调研富硒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消费趋势、竞争对手情况等,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企业反馈信息,帮助企业精准定位,调整市场策略。

为了更好地推动富硒特色产业的发展,蒋堂镇人大还积极向上争取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今年,蒋堂镇向上申报富硒产区灌溉渠道建设项目1个,机埠新建及修缮工程共计9个,沙畈村农耕文化及农贸综合体项目计划11月启建,建成投用后,将为富硒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宣传推介,助力产业拓市场

如何让农产品“种得好”也“卖得火”,是乡村振兴中面临的课题。为帮助蒋堂富硒特色产品打开市场,拓宽销售渠道,人大代表们不肯放过一丁点儿的推广机会,每到作物丰收时,省、市、区人大代表就纷纷在自己的群体里宣传富硒农产品,其中的富硒米,更是通过人大代表的渠道,远销上海、广州等地。

为了能形成品牌影响力,助力好产品成为好商品。蒋堂镇人大积极推动网络媒体的宣传工作。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将产品信息传播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其中,“金米汇”直播间富硒农产品销售额已近百万元。另外,在区人大代表虞锦明的推动下,西南山区农耕文化及农贸综合体项目也在加快建设中,建成后将用于富硒特色农产品的推广及销售,持续擦亮“富硒农业”金字招牌。

与此同时,得天独厚的富硒土壤资源,也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在稻谷收割的时候,就能看到风吹稻穗千层浪的景观。”蒋堂镇前源村人大代表蒋香姝介绍道。前源村连片的稻田间有一条条观光栈道,还有观光小火车穿梭其中,每当深秋,就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打卡。这样的美景,在蒋堂不止一处。

基于优异的自然资源禀赋,蒋堂镇人大加强宣传推介工作,助力举办与你一稻游“富硒蒋堂”、稻梦音乐节等特色产品展销活动,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新业态,蒋堂镇乡村旅游年均接待游客已达到20万人次,实现休闲农业产值5000万元以上。

如今,蒋堂致力打造集“吃、住、文、游、购、学”为一体的“华东地区独具规模的稻田文化综合体”已初具雏形,一个主导产业优、田园风光美、农耕文化深、农旅融合紧的“硒望蒋堂”展现出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