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义乌市人大常委会持续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以助推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为具体抓手,激发乡村人才活力,助力做大做强创客经济,做响做亮创客品牌。
一是聚焦项目落地,推动农创客招引。以助力提档升级国际创客村李祖村为工作重点之一,开展系列监督工作,推动成立“大李祖”共富联盟,助力各类农业产业、共富项目加快落地。组织各级代表赴建德市大同镇学习经验做法,助力“大李祖”共富联盟成功获批国家级“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项目,同步监督2亿元中央补助资金使用情况,加快推动81个强村富民项目高质量落地实施,为各类农创客打造环境优异的创业平台,吸引一大批大学生到联盟内创业就业。
二是聚焦孵化培训,推动农创客培育。认真开展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调研,组织涉农部门、镇街农办和现代“新农人”代表召开座谈会,畅谈培训培育意见建议,提出培训体系不够健全、培训内容接受度不高、大学生返乡人数少等问题,统一交办相关部门逐一改进解决,推动开展2024年乡村运营师培训班、青年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等系列培训活动。全力监督推动大李祖国际农创谷建设,提高农创学堂办学规模档次,提升培训软实力,开设创客创业实践岗位,提供50余个实习工位,打造“拎包式”创业孵化环境。
三是聚焦政策环境,推动农创客壮大。认真落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壮大乡村头雁人才特别是农创客队伍”部署要求,常委会专题听取和审议乡村人才振兴议题,聚焦农创客发展壮大政策环境支撑,建议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扩大补助范围、鼓励评优争先,推动“新获评省市级“十佳农创客”的给予2至5万元奖励,全日制大学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的,补助1.5万元/年”等政策加快落地实施。近一年来,培育现代“新农人”2500人,新增农创客200人。
四是聚焦片区发展,推动农创客抱团。深入李祖村、缸窑村等精品村调研,形成《关于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大力促进乡村振兴的思考》调研报告,针对精品村发展瓶颈现状,提出加大区域联盟,推动未来乡村组团式、片区化发展等建议,推动“众创李祖”“大陈小集”“缸窑古陶”“西楼红糖”等区域化品牌创立。发挥乡村产业发展专业代表小组作用,由小组成员牵头成立农创客发展联合会、青联会农创客联盟等协会团体成立,助力农创客抱团发展、加大交流、互促共进,激发农创客的生机和活力,推动创客经济可持续发展。
(义乌市人大办 杨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