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市人大:一项报告制度,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结硕果

日期:2024-11-06 11:49:30 来源:​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浏览量:​
分享:
     

“今年2至9月,永康市成功实现单月PM2.5连续8个月同比改善。”

“今年1至9月,永康江与武义江交界断面水质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氨氮分别同比下降12%、14%、11%。”

“10月25日,永康市前仓镇1000千克毛芋登上‘雪融号’南极科考船!不仅是因为储藏时间长,更是因为重视土壤的保护改良确保了当地农产品的优质。”

自永康市入选省人大常委会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第二批试点单位以来,永康市人大以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为重要抓手,助推全市上下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统筹推进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制度、生态文化等重点领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文明新高地。

“三个强化”推进试点工作

永康市人大常委会根据省人大常委会“一年试点、两年覆盖、三年示范”的要求,统筹安排、自我加压,提出“半年试点、一年覆盖、两年实效”具体要求和行动方案。

强化组织领导,下好试点工作“先手棋”。试点工作部署会后,第一时间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和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制度、生态文化5个小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构建大生态、大文明的工作局面。

强化顶层设计,出好试点工作“连环招”。突出“实地调研”和“座谈交流”两手抓,充分开展试点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指标实。多轮次召开协调会,吸收各方建议意见,深入谋划、精心起草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了报告主体、内容及方式。

强化前期谋划,打好试点工作“组合拳”。强调“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突出特色”等原则,多轮次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就生态文明报告制度相关指标设置进行座谈交流,统一群众高度关注指标、体现永康特色的先进指标及需要推动的落后指标等各项指标设置原则。

“跟踪监督”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关键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永康市人大跟踪监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先行示范,助力政府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保卫战和新要素新领域污染治理防御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创新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

按照工业、生态乡镇的分类原则,永康市人大确定江南街道、芝英镇、前仓镇、舟山镇、方岩镇为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试点镇(街道)。在各镇(街道)人代会(议政会)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之前,永康人大常委会领导多次带队前往镇(街道)传达省人大试点工作部署会精神,要求镇(街道)结合生态资源禀赋和环境特色,因地制宜设置创新特色性指标,探索建立生态文明建设人大监督基层联络点,发挥生态环境领域人大代表、选民群众、专家学者、职能部门等的协同推进作用。在报告之后,持续开展跟踪监督,将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作为人大生态文明建设监督的重要工作,规范制定监督计划、实施监督检查、代表视察、意见交办、落实整改反馈等工作流程。

“生态硕果”激发内生动力

在前仓镇人代会上,生态文明报告铿锵有声。在该镇“千万工程”全省现场会示范村大陈村,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民宿业迅猛发展,吸引上海、江苏等地游客纷至沓来。今年国庆黄金周20多家民宿家家爆满,村民年人均年收入高出全市平均2万元。

芝英镇是工业重镇,有1700多家各类五金企业,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繁重。此次被列入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试点镇之后,全镇持续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污水零直排”,提高固废处置、供排水、雨水收集利用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推动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蝶变跃升。在今年中央环保督察中,涉及芝英镇信访件下降到本轮1件,并于近日得到圆满解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伴随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的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在永康结出硕果,绿色低碳生活已蔚然成风。

(永康市人大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