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人大常委会锚定“港”“廊”“链”主战场,以刚性监督、全面监督、创新监督为国际陆港枢纽建设“三重赋能”,助力打造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港和“一带一路”开放合作重要平台。
一是刚性监督赋能国际陆港枢纽更高标准建设。主任会议专题听取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港站建设情况汇报,明确把《高水平建设国际枢纽港,奋力打造内陆开放样板》议案确定为重点进行督办,制定《义乌人大助推三个“一号工程”行动任务清单》,按计划刚性推进监督。组织人大代表视察苏溪国际枢纽港、高架站房、金义三四线等项目施工建设,听取“一带一路”国际数据中心等项目推进情况汇报,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提升运营质效、沿线经贸合作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助力国际陆港枢纽建设提速提档。围绕“助推‘小商品、大市场,不断地再造新的辉煌’”主题,组织开展“问政面对面”专题问政活动,人大代表就义乌站北站房、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和国际数字物流市场等重大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面对面问政,切实增强监督刚性。
二是闭环监督赋能国际陆港枢纽更全方位建设。打造全过程监督“闭环”,紧盯苏溪国际枢纽港等一带一路、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四港联动等中的“一字落全盘活”的关键项目,采取“工委定期调研+常委会领导定期听取+议案建议督办”全程监督模式,提出加快项目建设、强化要素保障机制、提升枢纽港空间能级等督查意见,确保监督不留盲区。全方位全领域协同监督,组织代表全面视察“公、铁、空、海”项目建设情况,查找梳理制约枢纽项目建设的体制机制、要素保障、融资成本等8大类16个方面瓶颈问题,助力打造义乌市场品牌出海全球贸易网络,推动开放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发展胜势。
三是群众监督赋能国际陆港枢纽更人性化建设。深化代表联络站的阵地作用,围绕义乌市场的主体需求,组织人大代表、市场经营户、行业协会代表开展座谈调研,系统梳理客商招引、品牌出海、创新赋能、人才支持、贸工联动等方面的问题和建议,以“满意度测评”为抓手进一步提升监督实效,筑牢群众监督的平台。切实发挥“民情直通车”的载体作用,结合深入市场主体开展调研,广泛收集市场经营户、企业对国际陆港枢纽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群策群力理清思路、谋划实招,全力助推世界小商品之都建设,为“打造典范、再造辉煌”集智聚力。
(义乌市人大办 骆钦 朱滇峰 冯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