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兰溪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市委中心工作,积极助力发挥地标农产品产业优势,指导马涧镇人大主席团紧紧围绕省人大“四建设两提高”部署要求,积极开展代表“双岗建功”,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创新制定“你好马涧·‘梅’好共富”八大行动方案,以更务实、更广泛、更深入的代表履职,助力提升杨梅品质、拓宽杨梅销路、疏通发展堵点,探索梅业“新路子”、鼓起梅农“钱袋子”、树立行业“标杆子”。2024年,马涧杨梅总产量3万吨,增收30%以上,全产业链产值为10.5亿元。
一、联络站里听民需,助力梅农“轻装上阵”。邀请人大代表、梅农、相关部门负责人定期在人大代表联络站召开杨梅产业发展座谈会,听民需惠民生聚民智,赋能杨梅产业高质量发展,助领梅农走上“共富路”。一是解资金技术难题。随着大棚种植技术的发展迭代,资金、保鲜技术成为困扰大部分梅农的头号难题,市人大常委会农经工委联合镇人大主席团主动与金融机构、相关技术企业联系对接,促成银行推出“杨梅贷”信贷产品,2024年近400户梅农以“杨梅贷”形式贷款1.04亿元,解决梅农们的后顾之忧。促成浙江雪波蓝科技有限公司精准为梅农提供预冷技术,可将杨梅瞬间锁温至5度,破解保鲜技术瓶颈。二是优市场销售环境。组织成立人大代表杨梅服务专班,在杨梅采摘销售季为民实时解决交易纠纷、货源协调、舆情处置等问题,在镇域16个村,5个主路口设置代表暖心服务点,放置公平秤、宣传卡片、防暑用品等,让来往游客感受马涧温度。同时,针对许多漏管、失管杨梅园,积极引导东方何村、蒋坞村、马坞村等村集中开展“认养一片梅”活动,发动社会各界主动认养杨梅树近1000棵,增加村集体收入近20万元。三是为采摘安全护航。杨梅季采摘安全一直是梅农关心的重点,发动代表们通过上山入棚向杨梅种植户发放《安全摘采杨梅告知书》,使用宣传巡逻车、发送农民信箱等方式逐户提醒杨梅采摘注意事项,切实提升杨梅户安全意识。同时,联合保险单位宣传采摘安全保险,督促梅农自愿购买保险,为游客上山采摘杨梅提供安全保障。今年以来,组织杨梅代表们累计举办“梅”好安全讲座10余场次,上门服务周边梅农326户,实现采摘零事故。
二、杨梅山头提品质,助力杨梅“量价齐升”。一是专业代表“团组”巡山。为确保杨梅种植安全和出果品质,兰溪市人大常委会农经工委与马涧镇人大主席团联合组建了“杨梅专业代表小组”,并自发组成“人大代表督查队”,通过巡山督察等方式,指导督促梅农们规范生产经营活动,严防生产过程中乱用和滥用农业投入品。在严格的品控下,杨梅价格达到新高度,大棚东魁收购价为60-80元/斤,露天黑炭杨梅为7-10元/斤,快递单量新突破达30万单,镇域内的梅农普遍增收超20%以上。二是代表下沉“站点”服务。为了时时解决好梅农种植问题,在杨梅基地设立“马涧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倪晓军代表联络点”,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说“专业话”、做“专业事”的优势,不仅让梅农反映杨梅问题有了好去处,更推动代表立足本职工作和代表职务实现“双岗建功”。联络点设立以来,接待选民100多人次,组织召开人大代表座谈会20余次,围绕杨梅的管理、质量安全、营销、宣传等方面提了120多条建议。三是提升代表“双联”实效。在人大代表“双联”走访、调研中,相关代表和梅农碰撞出将杨梅产业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在市人大常委会和镇人大主席团的推动下,镇政府将5个杨梅主产村与沿途的精品村落、古道、驿站以及大小自然景点串联在一起,形成集合杨梅采摘、休闲观光、儿童游乐、学习体验等为一体的杨梅风情园。在开园当年就吸引游客50万人次,促销杨梅采摘3000多吨,金额达6000多万元,带动农家乐及旅游收入2000多万元。
三、销售路上拓渠道,助力产业“出圈出海”。一是代表化身直播“培训师”。组织拥有直播经验的省、市人大代表,联合镇政府面向梅农开展5期抖音直播培训,全面提高梅农线上销售技能,同时,马涧镇人大主席团联合快递、冷链公司设置60余个快递点位,为杨梅线上销售提供全链条服务便利。2024年马涧镇通过线上销售的梅农超40%以上,抖音达人超50人,网络销售总量约200吨。二是代表当起产销“通讯员”。兰溪市奉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也是金华市人大代表,他协同省商业集团浙西区域管理中心、兰溪服务区,马涧镇政府在兰溪、建金兰溪、武义、甬金东阳、诸永东阳、灵溪等8对服务区开展杨梅展销活动,帮助更多农户打通销售渠道,销售杨梅100余吨,进一步提升马涧杨梅知名度。三是代表搭起出口“连心桥”。加强与代表“杨梅产业联盟”的联合联动,积极对接兰溪市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及金华海关,全面助力兰溪市汤友贵家庭农场、仙乡杨梅专业合作社2家杨梅基地在2023年获得出口资质,2024年成功出口新加坡、迪拜,出口杨梅深受国外友人喜爱,最高价格达30元/颗。
(兰溪市人大常委会农经工委、马涧镇人大主席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