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的献计出力,您为《浙江省动物防疫条例》提供的意见被采纳了!请你来领取《立法建议采纳表彰证书》。”近日,在婺城区白龙桥镇基层立法联系点,镇人大主席胡卫连拨通了动物防疫站站长童树喜的电话,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此前,为公开征求《浙江省动物防疫条例(修订草案)》意见,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在白龙桥镇人大主席团基层立法点开展征集意见活动,动物防疫站站长童树喜提出了“增加一项对农村地区的犬只免费接种狂犬病疫苗措施,并可聘用村级动物防疫员上门接种”的意见。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婺城区人大常委会紧紧抓住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这一“牛鼻子”,坚持问计于民、强化建章立制、延伸拓展功能,确保基层声音“原汁原味”反馈到国家立法机关,为新时代基层立法联系点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书写了优异答卷。
问计于民:搭建民意“连心桥”
“建议去掉开展事中事后监管这一描述,监管责任已在职责边界中明确”来自婺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白龙桥中队的向小军建议。在《浙江省综合行政执法条例(草案)》征求意见中,作为中队长的向小军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将综合行政执法在一线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痛点一一进行梳理和反馈。他说,在执法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问题和思考想反馈无处可说,以前觉得立法离普通群众很远,如今成为参与者之一,觉得立法离我们很近,直通反馈,十分接地气,具有实操性。
针对《浙江省中医药条例(草案)》意见征集,白龙桥镇基层立法联系点根据法规草案特点,组织邀请并广泛征求了相关专家、信息员以及从业人员代表30多人的意见建议。在征求意见过程中,老中医邵世芳还写了一份建议信,立法联系点共收集到82条意见建议上报省人大,《浙江中医药条例》正式公布后,经比对白龙桥镇上报的共有8条意见建议被采纳。
为更好地体现民意、集中民智,白龙桥镇基层立法联系点不断扩大民意收集的范围,将联系“点”扩大成“面”。三年来,白龙桥基层立法联系点探索设立40个信息采集点,收到在线留言1553条,有效建议1495条。“智囊团”也从0突破到现在的315名相对固定的信息员,他们以座谈会、走访调研、书面征询等形式,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通过百姓视角,把更多来自基层老百姓的声音,反映传递给立法机关,能让更多人都有机会参与到立法的过程之中。
为了确保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全过程、各环节都能听到人民呼声,体现人民意愿,白龙桥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形成了完善的工作机制。从法律法规草案收文、方案制定,到意见征集、意见整理、材料撰写、报告审定,再到意见上报、资料归档,实现了立法意见征集工作的闭环。
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应。“在收集记录好每个群众的意见后,信息员将意见整理归纳,形成材料上报联系点。”白龙桥镇基层立法联系点负责人胡卫连介绍。
走进白龙桥基层立法联系点,一面荣誉墙格外引人注目,墙上不仅显示着省、市、区领导的批示文件、通报表扬,更抢眼的是多份立法意见征集情况表。据统计,立法联系点自授牌以来,共参与了26部省、市地方性法规条例草案意见征集,征集上报地方性法规意见建议899条,被采纳85条,提出年度立法计划建议5条,生动展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一条条意见建议被吸收采纳的背后,传递着基层百姓“原汁原味”的民主声音,蕴含着基层百姓有序参与立法的民主故事,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具体写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建章立制:开门立法“民意场”
据了解,婺城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的“直通车”作用,践行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零距离交流、零距离倾听、零距离走访”工作法,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广泛收集社情民意,有效发挥了立法联系点的积极作用,实现工作沉下去、声音传上来。
在白龙桥镇基层立法联系点,记者看到,关于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全部“上墙”。2023年立法计划、信息采集点及负责人、工作团队、组织架构……在墙上都标识得清清楚楚。
为了保障基层立法征询意见工作高效、专业开展,白龙桥镇基层立法联系点探索建立“五有”建设标准——有健全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队伍、有完善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有畅通的线下工作阵地和线上征求意见平台、有特色的立法征求意见活动和丰富的工作内容、有年度总结和宣传推广。
对于如何开展具体的工作,也有一套严格的工作法流程。胡卫连介绍,根据实践和专业人员的调研、走访、指导等,形成了“十步工作法”——接受征询任务、制定工作方案、前期解读学习、开展意见征询、整理意见建议、形成报告初稿、征询专业人员、上报报告定稿、做好档案工作、核对法条反馈参与者,有力推动了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
同时婺城区人大还将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与人大代表联络站等民主民意表达平台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拓展群众有序参与立法的有效渠道,将立法联系点工作触角延伸到辖区生产生活的第一线,将党的政治、组织、服务优势贯穿立法联系点全过程,切实提升了基层立法工作质效。
集人民之智,纳百家之言,基层的意见被反映到立法机关。“以前觉得立法是专业人士做的事情,现在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参与,使我们基层群众也能向上反映自己的建议心声。”参与过基层立法联系点意见征集的老中医邵世芳有这样的切身体会。
采访中,婺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利群表示:“通过扎实开展基层立法联系点相关工作,汇聚原汁原味的社情民意,凝结可研可推的专业思考,形成法言法语的宣传依据,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在身边,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全力打造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使其成为开门立法的前哨所、开门监督的主阵地、代表履职的晾晒台。”
拓展功能:基层治理“前哨所”
基层立法联系点不仅要服务立法工作,同时也是法治宣传、提升群众法治素养的重要阵地。
聚焦人民群众参与的关注度和认可度,精心打造“一园一廊一场地”。在环境最优的白沙溪口袋公园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主题公园,在人流量最大文化路建基层立法联系点长廊,在镇政府大院内建法治小广场,将各项省条例和金华市地方性法规等法律法规录入“立法建议直通车”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同步翻阅查询。
近日,白龙桥镇白沙春晓小区业委会主任毛日龙等人特地为立法联系点送来了一面锦旗。原来,“白沙春晓”小区业主500余户,交房后居民已装修陆续入住。由于该小区此前系破产重整,业委会缺少启动资金无办公场所无人干事。了解情况后,立法联系点开展“代表说事 法官说法 联系点普法 ”法律沙龙活动,白龙桥法庭积极跟进并给予后续法律援助,根据《金华市物业管理条例》第二章第十二条与小区资产清算小组协商,业委会筹备资金顺利到位。业委会立即置办了办公所需用品,让接待业主来访有了固定办公室,另外还组织了一支志愿者巡逻队,小区的消防通道堆积物清理,外立面破损修复等等具体事项解决顺利进行。
据悉,该法律沙龙活动已经持续了三年,400余人次参与活动,解决了村集体承包款拖欠的合同纠纷案等38个法律问题。活动中,每次都会围绕一个主题畅所欲言,不定期组织人员,通过代表提问、法官答疑的形式真正解决人大代表的现实生活和工作难题,以案说法、法解千结。同时在居民小区打造“乡里乡亲说事亭”,方便群众就近召开民情分析会,在公园、立法长廊设置法律法规二维码,在村社醒目处亮出代表码联络站码,全方位把握各方诉求,关注回应各方关切,在线留言更是方便了群众提交立法建议,形成社情民意“最大公约数”,凝聚社会治理“向心力”。
始终筑牢民意支撑,持续擦亮省级品牌。2020年10月,白龙桥镇人大主席团被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确定为基层立法联系点,2021年9月成为金华市基层立法联系点。在省市区三级人大的指导下,白龙桥人大建制度、抓队伍、强阵地,以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的工作状态,持续做好联系点各项工作,立法联系点的软硬件建设和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受到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书面表扬,并得到省人大常委会批示肯定。
今年以来,立法联系点共来访群众53人次,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收集问题建议意见16件,解决16件,满意率达100%;参与了2项法规的意见征询,2次组织行业、辖区居民以及公检法司等相关单位和代表座谈调研,多次走访社区、市场、企业,提出37条建议报送至省市人大。半年来,联系点连续接待了6省20市县28批次的人大战线的同行交流学习指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随着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如火如荼开展,婺城百姓对民主参与、民主决策的获得感逐步增强,对立法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不断提高,法治建设认同感极大提升,民主法治建设的底色越来越亮,成色越来越好,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高效率提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演绎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婺城的生动实践。
(婺城区人大法工委 王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