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响应省委更大力度实现“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的号召,结合县域实际,发挥代表作用,从组织融合、资源整合、回归反哺等方面着手,助力擦亮“中国超市之乡”品牌,形成跨山图强共同富裕新局面。
组织融合促发展 变“个建”为“共建”
几十年间,武义“超市经济”在江苏、安徽、山东、上海、甘肃、四川等20多个省市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随之而来的是,出现超市数量庞大、规模偏小、各自为战导致超市运行成本过高、市场内部竞争等问题。
“发现这些弊端之后,我们主动与县相关部门联系对接,由政府牵头在上海、昆山等超市业主集中地区组建商会,提供合作经营、供销信息对接等服务。”市人大代表、武义县超市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张建平说道,商会不仅明确规定不收“新武义超市人”的品牌加盟费,还要求做到“人不分亲属、店不分大小”无私地向寻求帮助的老乡传授工作经验。
在“政府+商会+人大代表”多方合力下,免费开展超市店长、营业员培训班,目前累计培训5万余人,拥有超市从业人员10余万人,在外超市就业人员平均薪资达到全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倍多。“武义超市人”这个职业也成为武义草根创业者眼中的“香饽饽”。
资源整合促发展 变“个富”为“共富”
“先富帮后富,共闯致富路”,这是武义“超市经济”一直坚持的发展路径。武义县人大代表叶伟忠等第一代超市人,不仅热心地为乡亲“指点迷津”,还在超市内设立武义产品专区。从山茶油、宣莲和茶叶等农产品,到保温杯、文具等日用品,近80款武义本土名优特产品走出大山,通过家乡超市平台摆上货架,展现在全国各地市民面前。据不完全统计,仅长三角地区的武义特产专柜就已达270余个,每年通过武义超市销售的本土特产销售额超亿元。
长此以往,这些超市还间接成为武义旅游的免费推介窗口。近年来,各大“武义籍超市”通过设置宣传展示窗栏、升级旅游购物卡、积分换购旅游门票等形式,结合店庆活动,积极打造武义旅游宣传新窗口,将顾客转化为游客,拉动武义旅游消费。
回归反哺促发展 变“个赢”为“共赢”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虽然已经创业成功,但先富起来的‘武义超市人’并没有忘本。”武义县人大常委会负责人欣慰地介绍,这些年不管是遥寄相思还是近乡情更浓,“武义超市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这片故土的热爱。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外经营超市的人大代表积极呼吁,促成武义超市促进会和武义超市协会向家乡捐赠了超100万元的抗疫物资。近十年,超千家超市通过“超市爱心驿站”“农超结对帮扶”“五水共治捐赠”“助学敬老扶危济困”等方式,为家乡捐赠帮扶资金约1000万元。“我们还集中返乡时节,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主题举行发展恳谈会,邀请人大代表、在外乡贤为家乡建设问诊把脉、出谋献策、贡献力量,或以人才联谊会、超市乡贤会等为纽带,鼓励乡贤返乡投资创业。”武义县三港乡人大主席说。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大超市乡贤已先后对接武义投资项目125个,涉及中药材种植、民宿农庄、小微企业创业园等方面。资金回流的同时,人才也在逐渐回归,20多位超市乡贤回乡任职,带动当地乡村旅游,促进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武义县人大办 陈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