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在高质量发展的‘大场景’中找准人大工作‘小切口’,做到在一线监督检查、在一线履职服务、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检验成效。”在浦江县高铁站场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建设现场,浦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郑文红宣布启动“履职在一线 助力三大年”活动,要求各展所长、各尽其责,奋力推进浦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立说立行,以“一代表一企业”“一小组一项目”“一站点一创新”为载体,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优势,助力改革创新提质、营商环境提升、项目建设提速,当好高质量发展的“护航人”。
“一代表一企业” 靠前服务护发展
每一名人大代表结对联系一家中小微企业,密切联系、精准服务、纾困解难,当好惠企政策“宣传员”、安全生产“监督员”、疫情防控“安全员”、企业发展“店小二”。浦江县人大常委会注重发挥人大代表能动性,抓实“千名代表进千企”结对联系载体,助力企业提振信心,攻坚克难,平稳发展。
“去年虽然受到疫情一定影响,但公司全年的销售额仍然比上年翻一番,多亏了王代表上门为我们解难题!”思欣通科技有限公司是浦江县科技型标杆企业,目前已取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展前景非常好。在疫情期间能够逆势突围,公司负责人石玉林很是兴奋,而他提及的王代表正是与公司结对联系的浦江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浦江县农商银行董事长王谨。
2022年,思欣通科技有限公司受新冠疫情影响,生产设备积压,不能及时出货,造成了资金周转困难。正当企业愁眉不展之际,王谨带着业务部门上门,为企业量身打造“一企一策”金融解决方案,通过“科创贷”+“信用贷”方式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并在签订合同当天将资金发放到位,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如今,随着企业氢能项目的上线,订单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预计2023年将实现3000万元的销售额。
这仅仅是浦江县各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助企纾困的一个生动缩影。今年以来,全县1000余名全国、省、市、县、乡人大代表进车间,问生产,倾听企业主体呼声诉求,帮助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困难,精准助力企业突出重围,实现更好发展。截至目前,已汇总问题218个,现场解决121个;收集意见建议106条,交办落实97条。
“一小组一项目” 精准监督助攻坚
重点项目建设是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浦江县人大常委会聚力项目提速,创新“一小组一项目”监督载体。在全县选取了10个涉及面广、投资体量大、带动支撑力强,对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后劲、完善城市功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的重点项目,由10个代表监督小组“一对一”跟踪联系,开展全流程监督,提供全方位服务。
“祥邦永晟新能源项目从洽谈、签约,到一期建成、投产,用时仅9个月,希望二期配套项目建设也能跑出‘加速度’,为我县加快推动光伏产业集聚,打造工业经济新增长点奠定更坚实基础。”近日,浦江县第一代表监督小组深入项目现场开展专题调研,详细了解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系统梳理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制定各项助推措施,助力项目扩量提质。
盈旺新能源精密结构件项目、智诺IP智能软件及存储摄像研发产业化项目、安通智汇谷浦江高端装备制造项目、浦江县产业科创园建设项目……10个代表监督小组充分发挥来自各行各业人大代表的优势和特长,走访调研摸实情、跟踪监督出实招、服务闭环求实效,力促项目早开工、优建设、快建成,让大项目、好项目成为浦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在灵活运用监督形式,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的同时,各代表监督小组还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阵地,积极主动回应群众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意见建议,重点解决施工噪音、扬尘、占道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助力重点项目建设更加科学,让问题得解决、服务得落实、项目得推进、群众得实惠。
“一站点一创新” 全面助力促突围
“第一次听说退税优惠政策,感谢你们的讲解,对我们公司来说太实用了。”近日,浦江县仙华街道代表联络岗牵头举办了一场企业家沙龙,专门介绍刺激内贸外销政策红利和网络直播的相关退税优惠政策。新涉足抖音直播行业的金球绗缝工艺有限公司负责人对此赞不绝口。
立足辐射经济开发区实际,创新设置人大代表基层联络岗,是浦江县仙华街道人大工委的一项创新举措。其以“朱虹工作室”为依托,充分发挥代表本人365便民服务中心岗位优势,迭代“帮办代办”服务,同时引进人大代表优势资源,积极推进难题化解,推进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展现新时代人大代表新作为。
在浦江县,各乡镇(街道)代表联络站聚焦高质量发展“各显神通”。不同于仙华街道工业经济功能站,杭坪镇代表联络站立足实际,深入开展专题调研,统筹谋划特色农业产业,与浦江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刘晓静共同谋划打造了“共富稻田”项目,通过“结对认领+农户管理+农耕体验”模式,带领山区留守百姓致富,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收。
与此同时,杭坪镇代表联络站还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成浙江舞花者园艺有限公司与周边5个行政村结对共建“花样”经济带,吸纳周边村的低收入群体和闲散劳动力80余人,推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绘出了一幅“机遇共享、要素共用、产业共建、品牌共创”的共同富裕新“钱”景,实现从“一人富”到“一村富”再到“一镇富”。
(来源:浦江县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