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带头下访接访群众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为新形势下密切干群关系、提升干部作风、加强机关党建提供有益探索。作为“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浦江县人大常委会党组积极探索“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赋能人大机关党建工作新路子,以打造“四加四促四提升”特色党建品牌为抓手,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互进、同频共振,着力把党建成果转化为“提升人大工作质效”的实际效果。
一、“党建+自身建设”,以“学”促知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
“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将党的领导作为最本质特征、最大优势、最根本保障,充分表明了只有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夯实党建统领基础,才能确保各方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合力,把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动力。浦江县人大常委会党组突出政治统领,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上下功夫,把旗帜鲜明讲政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是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党组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讲党课,积极组织“第一议题”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做到理论学习年初有计划、每月有主题、年度有总结。同时,开展以考促学、演讲评学、“学习强国”学分竞赛等活动,通过“领读+领学”、“周一夜学”、集体学习研讨、专题调研与交流发言等方式,增强干部自觉学习动力,有效提高学习效果。二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建立《中共浦江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工作规则》,全面落实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压紧压实党建责任。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切实抓好党员教育管理,推动机关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规范化。紧紧围绕清廉机关、模范机关“双建”目标,不断健全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浦江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财务制度》等17项制度。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多措并举,在日常学习工作中植入廉洁元素,以读廉政书、看警示片、谈廉政话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在权力运行中查找廉政风险,立足岗位特点和机关党员干部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梳理廉政清单;在管好身边人时树立廉政家风,引导“贤内助”当好家庭拒腐的“防火墙”、家庭幸福的“守护神”。
二、“党建+监督问效”,以“创”促行提升服务大局执行力
“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蕴含着基层干部群众“首创”智慧力量,充分体现了用制度创新破解难题工作理念。浦江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突出机关党员干部及党员人大代表作用,不断创新形式、拓展载体,不断提升人大工作质效。一是创新“菜单式”监督机制。去年,根据党委、政府重点工作,精选出一份含有7大类20项监督议题的菜单,探索党员代表自主点选跟踪监督模式,并根据“点单”情况及时组织人大代表参加各类监督活动。二是创新“面对面”监督机制。搭建代表“直通车”平台,推进“县长、局长、法官、检察官”进代表联络站活动,党员代表约见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共商共议,实现建议传递、办理答复、督查评价“三直通”,为闭会期间代表建议的提出、交办、承办、答复建立快速绿色通道。三是创新“分组式”监督机制。将县人大代表中的党员代表分为10个代表联系监督小组,分别联系十项民生实事项目,开展“一对一”跟踪监督,通过代表视察、听取汇报、提出建议等形式,推动项目落实见效。四是创新“专业化”监督机制。根据党员代表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组建法制、财经、教科文卫、代表议案建议、城建环保、农业农村、社会建设等7个专业性强代表专业小组,让党员代表参与重大决策、发表建议。
三、“党建+专题调研”,以“干”促进提升护航发展推动力
“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要求领导干部走进田间地头,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是深入基层调研的具体形式和基本要求。浦江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找准切入点、发力点,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一是“一站一特色”,谋划发展方向。以进驻联络站党员代表为依托,调研分析区域优势,统筹谋划特色产业,精准定位发展方向,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如,杭坪镇代表联络站通过“代表+合作社+农户”模式,带领山区留守百姓专注芍药培育,实现花卉产业从零创收到千万产值,成为县农业五大发展产业之一。截至目前,仅杭坪镇花卉种植面积达1200亩,惠及农民1000余人,并带动周边民宿、农家乐等发展,实现户均年增收超4万元。二是“一小组一项目”,对症开方施良策。组建10个党员代表监督小组,“一对一”联系10个涉及面广、投资体量大、带动支撑力强的重点项目,充分发挥组内党员代表的优势和特长,走访调研摸实情、跟踪监督出实招、服务闭环求实效,力促项目早开工、优建设、快建成,让大项目、好项目成为浦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三是“一代表一企业”,暖心服务强信心。深入开展“千名代表进千企”结对联系载体,每一名党员代表结对联系一家中小微企业,密切联系、精准服务、纾困解难,当好惠企政策“宣传员”、安全生产“监督员”、企业发展“店小二”,为推动经济发展蹄疾步稳,产业结构提质向好建言献策。
四、“党建+代表履职”,以“实”促效提升为民服务亲和力
“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以办实事解难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浦江县人大常委会党组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标准,着力好解决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一是“有事找代表”督办群众操心事。建立党员代表联系基层治理网格制度,将全县五级党员代表融入507个基层治理一张网,建立健全“主动帮办、联动服务、全程督办”的“有事找代表”工作流程,做到民意“网”中集、诉求“格”中办、化解在萌芽。二是平台联动网办群众揪心事。如依托省市人大数字化统建平台和基层单元建设,“全量归集”社情民意受理渠道,联动基层治理四平台和8890便民服务平台,健全党员代表收集民意接诉即办、分类办理、评价反馈机制,有效缩短群众诉求解决周期,实现群众诉求“马上办、网上办”。三是“微民生实事”快办群众烦心事。每年安排2000万元“微民生实事”专项资金,组织党员代表收集群众身边囿于“单个项目资金量小,审批程序过长,相关政策支持欠缺”等因素影响而无法及时落实的急难小事。截至目前,已解决诸如停车位划分、饮用水提升改造等“烦心事”220余件。
(浦江县人大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