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航“十四五” 逐梦再出发
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彰显东阳担当
2月22日下午,东阳市代表团认真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周剑敏代表说,过去的一年,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十四五”开局之年,要发挥好金义新区战略中心作用,将持续提升金义都市区中心城市能级放在突出位置,围绕“建好大平台、拓展大通道、集成大改革”,用大平台开展大共建、承载大项目、推动大发展,增强中心城市聚合力、辐射力和产业承载力;要把推进共建共融共享共赢口号叫得更响,加快毗邻区块同城化步伐,完善交通、水利、能源等都市区基础设施网络,继续推进城乡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希望东阳今年更加重视在外东阳籍人才,打好亲情牌、乡情牌,吸引在外东阳乡贤带着资金、项目回乡发展,助力形成东阳发展新优势;更加重视发展经验和先进做法的总结提炼、复制推广,充分发挥辐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做到“墙内开花、内外都香”。
聚焦高质量发展 卢雁红代表说,建议市政府将东阳“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纳入金华市“十四五”发展规划,在东阳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向省发改委申报时给予更多支持。斯克良代表说,要把浙江自贸区金义片区作为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和窗口,提高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将其打造成为新型国际贸易的发源地、贸易—制造—投资—金融一体化开放的创新地,带动全市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何时金代表说,东义同城化发展既符合地区发展态势,又有现实基础,建议市政府尽快建立推进东义同城化发展的协调机构予以统筹,加强规划衔接、落实产业分工、深化资源共享,为加快打造第四大都市区提供有力支撑。黄文明代表说,东阳国际物流园区已列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金华联动创新区范围,建议成立专门机构指导工作、争取扶持,促进东阳国际物流园做大做强。韦丽君代表说,建议市政府更加重视东阳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在三类用地分配时向东阳倾斜,依托已认定的两个省级园区,有步骤地将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向东阳集聚。蒋美华代表说,建议市政府及规划部门落实好“围墙外的事政府管”责任机制,帮助企业解决规划、办证、信贷等实际问题。蒋英代表建议市政府出台力度更大的综合性支持政策,推动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申报创建“国家级影视文化产业先行先试区”,帮助争取省级层面税收、资金、土地等方面的支持和倾斜,受益更多影视企业。
改善交通环境 董磊代表说,交通是都市区共建破局的关键,为加强金义都市区内部互联互通,建议尽快启动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项目暂缓实施的横店段工程,并根据需要将路线改道至横店通用机场,增设华夏文化园站。张永平代表建议科学编制我市“十四五”交通发展规划,加大“十三五”期间已发现但尚未解决的重点路段交通隐患整治力度,财政、自然资源与规划等部门要加强资金、用地等要素保障,形成全社会推动交通项目合力,加快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蒋英、王旭华代表说,结合市域路网布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议将甬金衢上高速公路(一期)从义东高速公路延伸至诸永高速公路段,并与金华市区段同步开工建设。韦建春代表说,沪绍金城际铁路项目目前处于前期谋划阶段,建议市政府积极争取该项目早日规划、尽早实施,更好地发挥铁路对金义东沿线区域的经济助推作用。
建设品质城市 骆芳代表说,婺州古城保留了大量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化遗迹,建议市政府加大婺州古城抗战文化研究利用、抗战文化与旅游景观融合力度,打造“抗战文化一条街”,让婺州古城更具吸引力。华学严代表说,针对金华城市发展南北不平衡的问题,建议对金华城北区域道路进行改造扩建,依托城市有机更新完善城市配套建设,丰富城北区域历史民俗文化内涵,促进旅游特色多样化。吴群刚代表建议将消防车通道纳入城乡规划,对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等行为依据消防法加以处罚,以此缓解小区消防通道停车乱象。邵君芳代表说,建议在金华开发区健康生物产业园内设立BRT公交站,降低员工往来市区通勤时间。范红霞代表建议减少或禁止使用一次性难降解塑料,严格控制塑料包装袋和带有塑料包装的食品进入景区,开发并推广可降解塑料制品。王旭华代表说,建议政府集中采购城市鼠害防治用药,投放时采用不易霉变的环境友好型杀鼠剂替代高风险抗凝血剂类杀鼠剂,避免造成中毒事故和环境污染。卢雁红代表说,城镇各种杆线遍地开花、杂乱无章,建议市政府制定相关规定,对立杆拉线行为规范管理,逐步推进杆线入地工程,切实提升城市风貌。
破解人才瓶颈 楼利民代表说,面对我市数字经济人才缺乏现状,建议引进和培育数字经济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服务,支持企业引进专业化人才,对注册落地我市并提供本地化服务的专业机构予以政策优惠和支持。孙旭萍代表说,开发“云聘大平台”,邀请各县(市、区)优质企业入驻平台,通过智选岗位和实时交互功能,搭建起人才和企业之间实时交互的快速通道,避免人才流失。陈静华、单旦阳代表建议加大院士专家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加快启动浙中科创大走廊建设,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扩大人才覆盖面,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徐昔文代表说,建议出台职业高中专业技术教师引进优待政策,加大职业高中办学支持力度,推动我市职高教育质量实现质的飞跃,以此缓解专业技术人才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