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金华火腿”金名片(记者 潘逸 方玲珊)

日期:2018-04-04 11:10:09 来源:​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浏览量:​
分享:
     

记者 潘逸 方玲珊

    去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金华火腿”商标终于回归我市所有,解决了影响金华火腿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也将使金华火腿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时代。“金华火腿”商标回归后的商标管理,产业发展是政府及行业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市人大代表吴月肖建议,加强“金华火腿”商标的规范管理,提升工艺水平和品牌价值,赶超世界火腿强国水平,用好“金华火腿”金名片。

    现状:目前,金华火腿年产量不到300万只,全国火腿产量约在500万只左右,按人口算中国人均年消费火腿20克。而作为世界火腿强国的西班牙和意大利,年产量均在4000万只以上,人均消费6公斤,人均消费量是我国的300倍。虽然有饮食习惯差异问题,但发展空间仍然是巨大的。

    建议:确立“金华火腿”商标授权使用的标准与门槛,包括厂房设施、技术力量等。根据每年验收优级品率,实行末位淘汰制。每两年举办一次的金华火腿质量评比,激发企业抓好金华火腿的质量。规范发放金华火腿商标标志,严格按标准验收发放数量,使优质正宗的金华火腿与其他品牌火腿有明显标志区别。

    借鉴外地成功经验,通过制定《金华火腿保护条例》并颁布执行,规范金华行政区域内所有火腿的生产经营。开展制定统一的工艺标准,达到强化统一产业标准,稳定提高产品质量,为监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目的,统一机构对全市金华火腿产业进行管理。

    成立金华火腿产业发展基金,提供资金支持解决关系产业健康、永续发展的问题。在市区有条件的大型火腿企业、大专院校设立科研机构,也可根据项目需要引进外地技术智力,成果在全行业推广。开办培养火腿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小班,改变行业人才匮乏局面,促进产业发展。培育新的“两头乌”猪种,加强和欧式火腿产业的交流,帮助金华火腿产业尽快赶上世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