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我市网络经济发展情况的审议意见

日期:2014-07-30 00:00:00 来源:​市人大常委会 浏览量:​
分享:
     

 

金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我市网络经济发展情况的审议意见

 

金华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邵国强副市长代表市政府所作的《关于我市网络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听取了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查组《关于我市网络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进入新世纪以来,网络经济企业在我市萌芽并快速成长。市委市政府顺势而为,把网络经济定位为“一号产业”,率先组建市网络经济发展局,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网络经济发展的政策,有关部门注重对网络企业的教育、引导和保护,营造了一个比较温和的发展环境,我市网络经济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与此同时,对网络经济这个新兴产业,我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存在认识不到位、规划建设档次不高、管理服务有缺位等问题,网络企业人才缺乏、融资困难十分突出。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网络经济快速发展,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深化认识,把发展网络经济作为转型升级、赶超发展的突破口来抓。网络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经济领域竞争的制高点。当前,网络经济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各级政府、各部门应该更新观念,全面、深刻认识网络经济发展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革命性作用,切实增强发展网络经济的紧迫感,把发展网络经济“一号产业”的口号变为实实在在的举措,作为推动浙中崛起、赶超发展的切入点来抓。要重视网络经济的招商引资,引导网络经济和实体经济相互促进。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网络经济发展的规划水平。进一步解放思想,高起点、大手笔科学规划金华市区网络经济发展蓝图,科学把控“两化”融合、产业定位和配套设施建设。通过规划引领市区网络经济集聚提升。在做好市区规划的基础上,谋划全市网络经济发展,形成全市统筹,各县(市、区)、各园区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全域化网络经济新格局。

三、进一步加大力度,完善和优化扶持政策。一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建议市政府设立网络经济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主要用于重点项目的引进、优势企业培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营、高端人才引进等领域。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对网络经济的投入。二要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帮助网络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三要破解网络企业用地难问题。借鉴杭州、福州、厦门等地的经验,创新供地模式,促使成长型网络企业落地生根,把总部设在金华。四要及时分析评估扶持政策的实施效果,适时修订完善。统筹市区网络经济产业政策,杜绝无序竞争现象。

四、进一步创造条件,营造创业人才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从我市网络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不拘一格引人才。既要考虑高端人才、创新人才、领军人才,也要注重企业急需的实用性人才。人才认定,不能唯学历、唯文凭,特殊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的认定,要让用人企业拥有话语权。着力破解高层次人才的住房、子女就学等难题,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积极改善网络产业园区周边交通、娱乐等生活配套设施。创新与在金高校的合作模式,鼓励大学生在金华创业就业。重视金华籍网络人才的回归工作,鼓励他们参与金华网络经济发展。用真情待人、感人、留人,营造既温暖、又充分竞争、有广阔提升空间的美好家园。

五、进一步优化服务,营造网络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一要加快园区配套建设。金义都市新区,急需开通“金华——都市新区——义乌”的快速公交。类似问题还有不少,有关部门要抓紧协调,尽早解决。二要优化经济工作考核体系,形成良好的导向。三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办事效率,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四要完善政府对企业的服务体制机制。继续探索和优化市网络经济发展局的运行模式,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把有资质的专业社会组织纳入到服务体系中,发挥专业社会组织在行业自律、知识产权保护和争端解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网络经济发展提供优良服务。